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巍在石州被攻陷后的悲愤之作。诗中描绘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以及自然界的哀鸣与人类痛苦的交织。
首句“世事料如此,吾民祸早婴”表达了对战乱不可避免的无奈和对无辜百姓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接下来,“山川犹带血,草木亦吞声”以山川草木的哀伤形象化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即使自然界也难以幸免于这场人间悲剧。
“白日鸢双下,危涂旅不行”进一步渲染了战后的荒凉景象,白日里乌鸢成双飞过,象征着死亡与衰败;而道路变得危险,行人不敢前行,暗示了社会秩序的崩溃和人们生活的艰难。
最后,“凭谁诉真宰,徒尔痛苍生”表达了诗人对上天的无力感和对广大民众痛苦的深切关怀。面对如此深重的灾难,似乎无人能为受害者发声,只能徒然地为生灵之苦而痛心。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战争灾难的强烈批判和对和平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