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宁寺观铁树孩儿诸戏

五街箫鼓昼相闻,绀殿行穿百戏群。

缥缈仙人飞绛节,联翩稚子入青云。

金茎缬锦花争丽,绮席留春日易曛。

更有余欢看不尽,烛龙江上夜纷纷。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天宁寺内的一场盛大的民间表演活动。诗人游朴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节日的热闹与欢乐氛围。

首句“五街箫鼓昼相闻”,开篇即描绘出一片喧闹的景象,五条街道上,箫鼓声日夜不息,渲染出节日的喜庆气氛。接着,“绀殿行穿百戏群”一句,点明地点为天宁寺,并通过“绀殿”这一形象化的描述,展现出寺庙的庄严与宏伟,同时引出“百戏群”的热闹场景,暗示了表演的多样性和规模之大。

“缥缈仙人飞绛节,联翩稚子入青云”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将表演中的角色比作“缥缈仙人”和“联翩稚子”,前者象征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和超凡脱俗,后者则体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与天真无邪。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表演的精彩,也赋予了表演者以神话色彩,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金茎缬锦花争丽,绮席留春日易曛”则进一步描绘了表演现场的华丽景象。金茎、锦花、绮席等词语,展现了表演场地的富丽堂皇,而“留春日易曛”则巧妙地将时间流逝的自然现象融入其中,既表现了表演的持续时间之长,也暗示了人们沉浸于欢乐之中不愿离去的情景。

最后,“更有余欢看不尽,烛龙江上夜纷纷”两句,以夜幕降临、烛光闪烁的景象收尾,不仅描绘了夜晚的美丽景色,更表达了人们对这场表演的无限喜爱与不舍之情。同时,通过“烛龙江上夜纷纷”这一富有诗意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丰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天宁寺内表演活动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明朝时期民间艺术的繁荣与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文化活动的赞美与欣赏。

收录诗词(406)

游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 字:太初
  •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 生卒年:1526—1599

相关古诗词

韶州七夕李景渠大参夜集李传柱史邺侯之术

芙蓉江上暂维舟,河渚惊回鹊渡秋。

尘驭几时陪控鹤,流槎何处问牵牛。

一庭斜月中宵影,万叠遥山半醉眸。

已傍真仙传閟术,不教磊砢入乡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己丑七夕会沈继杨于三山驿中留连竟夜赋诗为别庚寅七夕予客韶阳而沈新拜衡州之命追念往好怅然有怀

犹记三山驿舍秋,一尊尘榻共夷犹。

毫端飒飒生风雨,水畔盈盈笑女牛。

游客又惊今夕过,沈郎还似去年不。

衡阳不度南飞雁,欲问音书何处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陈世勉自留都观察阆中寄赠三首(其一)

十年潦倒凤凰城,千骑骖驔鸟道行。

揽辔共看陈仲举,檄书应似马长卿。

怀人月到峨眉白,奉使星占□部明。

江海相望天万里,飞鸿何日度南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陈世勉自留都观察阆中寄赠三首(其二)

游遍三山复七盘,图南此日快飞翰。

诗留白下应传诵,路入青天未觉难。

杨子原通巴字水,僰人争候惠文冠。

双旌早晚经鱼复,试向孤城问永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