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五十六)》描绘了一幅朴素而富有哲理的画面。诗人以"有客遗瓠种"起笔,讲述有人赠送葫芦籽,他将其种在南山脚下。秋天,葫芦藤蔓上结出硕大的果实,形状如同巨大的壶。接着,诗人剖开葫芦,发现内部空洞,做成瓢却容量巨大,暗示着看似平常的物品可能蕴含意想不到的用途。
"濩落无所需"进一步强调了葫芦虽然外表普通,但其内在的实用性超越了人们的常规需求。诗人由此联想到"谁将虑大樽,逍遥浮江湖",想象有人会用这大瓢制作成酒樽,在江湖间自由自在地畅游。最后,诗人总结道:"物固各有用,在子宜有图",世间万物皆有其独特的价值和用途,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并善用。
整首诗通过葫芦这一意象,寓言般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鼓励人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发掘其潜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