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江行》由明代诗人叶宪祖所作,描绘了江上行舟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理之思。
首句“杳霭中流二水分”,描绘了江面上雾气缭绕,仿佛两条河流在烟波之中流淌,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接着,“人传此地吊湘君”一句,借用了古代传说中的湘夫人,表达了对过往历史人物的追忆与怀念,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
“南天渐隐巴陵树,西塞犹飞梦泽云”两句,通过空间的转换,展现了从巴陵到梦泽的广阔景象。巴陵树渐渐消失在南天尽头,而梦泽的云彩仍在西塞之上飘荡,既展现了地理上的辽阔,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傍晚鱼龙常涌沫,隔江凫雁自呼群”描绘了傍晚时分江面的生动景象。鱼龙在水中涌动,激起层层泡沫;隔江的凫雁则结伴而鸣,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最后,“年来已觉风波惯,枕上渔榔处处闻”表达了诗人对江上生活的熟悉与适应。年复一年,江上的风浪早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在梦中也能听到渔榔的声音,象征着诗人对江行生活的深刻体验与情感寄托。
整体而言,《江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上行舟的壮丽景色,融入了对自然、历史与生活的深沉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