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礼宗丞挽词

符节何妨彩服斑,专心温凊宁求閒。

宾朋忽吊西河上,父子继游东岱间。

前日台门哭瓜葛,同时华屋落丘山。

不须更问相从旧,行道之人亦涕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不妨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一心专注于孝顺父母,岂求清闲无事。
忽然宾客朋友来吊唁于西河之上,父子相继游览东岱之间。
不久前还在官署门前为亲朋好友哭泣,豪宅此刻已成废墟埋在丘壑之间。
无需再询问往日的交情,过路之人也会因感同身受而泪流满面。

注释

彩服斑:色彩斑斓的衣服,象征生活多彩。
温凊:温暖和清凉,指孝顺父母。
西河:地名,可能指特定的河流或哀悼地点。
东岱:地名,可能是著名的山岳,此处可能象征着游子归乡。
台门:官署大门,代指权贵之家。
华屋:华丽的房屋,代表富贵人家。
丘山:比喻荒废、破败。
行道之人:过路的人,泛指普通人。
涕潸:流泪的样子,形容悲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周必大为徐子礼宗丞所作的挽词,表达了对故友去世的哀悼之情以及对生者生活的感慨。首句“符节何妨彩服斑”以象征身份的符节和华丽的服饰描绘了徐子礼宗丞生前的荣耀,即使身着彩服,也无法掩盖内心的悲痛。次句“专心温凊宁求閒”则暗示了他一生忙碌,连闲暇都无暇享受,只为了家庭的温饱与安宁。

第三句“宾朋忽吊西河上”描绘了亲友突然聚集在河边吊唁的场景,显示出徐子礼宗丞的离世给周围人带来的震惊。第四句“父子继游东岱间”则寓言性地表达出家族成员相继前往泰山祭奠,寄托哀思,延续传统。

第五、六句“前日台门哭瓜葛,同时华屋落丘山”通过“台门”和“华屋”的对比,形象地展示了徐子礼宗丞家族的荣华一朝落败,显现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最后一句“不须更问相从旧,行道之人亦涕潸”,直抒胸臆,不论身份高低,过路人都会因他的离世而感伤流泪,足见其人缘之广和影响之深。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对徐子礼宗丞生前生活的回顾和逝世后的哀悼,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收录诗词(887)

周必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 字:子充
  • 生卒年: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

相关古诗词

徐商老参议直阁进书登瀛创儒荣堂来索鄙句许示奏稿寄题

三孔三刘岁月赊,后来儒术数君家。

五枝旧折燕山桂,八月新乘海上槎。

方履圆冠无愧怍,西昆东观有光华。

牙签纵许窥青简,银海何堪眩黑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徐稚山龙学挽词二首(其二)

昔者陪簪笔,比邻记凿垣。

十年间何阔,一见欲无言。

哭鲤何多难,葬嬴真少恩。

天乎如可恃,门户看诸孙。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徐稚山龙学挽词二首(其一)

有美传清雅,无心问介通。

佥言宜仆射,累疏避司空。

身后疏巾敛,生前浊酒中。

吴钩无路挂,洒泪寄西风。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恩许奉祠子中兄重寄臣字韵诗再次韵

迂儒岂足助维新,日奉威颜谢主臣。

可罢本非缘一事,致疑初不怨三人。

弟兄有禄供温饱,畎亩何阶答圣神。

此去读书真事业,向来正字误根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