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山中露冷草木瘦,江上月寒蒲柳秋。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山林与江边的凄清景象。首句“山中露冷草木瘦”以“露冷”和“草木瘦”两个细节,生动地展现了秋天山中的凉意和万物凋零的景象。露水在清晨凝结,随着温度下降而逐渐蒸发,给山林带来了一种清冷的气息;而“草木瘦”则形象地表现了植物在秋季的枯萎状态,暗示着生命的衰败。
次句“江上月寒蒲柳秋”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视线从山林转向江面。江上的月亮似乎也感受到了寒冷,与岸边的蒲草和柳树一起,共同营造出一种秋夜的寂寥氛围。这里的“月寒”并非实指月光的温度,而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秋夜景色的感受,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生命轮回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伤。
不详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不用君王羯鼓敲。
老大多材,十年坚坐。
芙蓉已入双林寂,挂角羚羊无气息。
立关拔转异中来,借问时人何处觅。
山谷今传佛祖衣,一回拈起一回疑。
丰干饶舌可知也,引得寒山不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