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雨》,描绘了诗人早晨和傍晚对雨的感受。首句"晓望横斜映水亭",写清晨时分,雨滴斜落水面,映照在水亭之上,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次句"暮看飘洒湿帘旌",则转至傍晚,雨势渐大,打湿了户外的帘幕旗幡,透露出诗人对雨势的无奈。
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心境,"不嫌平野苍茫色",虽然雨后的田野显得广阔而苍茫,但诗人并不因此而感到忧虑,反而可能欣赏这种自然景色。然而,"实厌空阶点滴声",他却对空阶上的雨滴声感到厌烦,暗示了他对雨天的困扰。
接着,诗人提出"上策莫如常熟睡,少安毋躁会当晴",认为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多休息,耐心等待雨过天晴。最后两句"且将穑事传童稚,未插秧时正好耕",则展现出农事的现实考量,即使雨天,也要教导孩子们农事知识,抓住插秧前的好时机进行耕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雨天的态度,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也有对生活的积极应对,体现了陆游的闲适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