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茅山梁道士

名山标勾曲,秀岭蔚层云。

层云散浩彩,中有三茅君。

度世三千秋,流芳浩无垠。

丹光耀朱阳,琴心传玉文。

司命播万物,发蒙导人群。

学道得旷士,采真遗尘氛。

赠我书一编,清谣吐奇芬。

笔耕亦巳勤,寸田要锄耘。

灵台耸绛阙,黄云覆氤氲。

内观神自照,众言一何纷。

平生山林意,独往乃所欣。

攀援桂树枝,采撷芝兰薰。

静与木石居,游则侣麋麇。

松柏无冬夏,烟霞自夕昕。

轩冕或桎梏,绮语徒膻荤。

大道返尔朴,至哉吾师云。

冥冥紫霞想,湛言久不闻。

聆我歌洞章,判然仙凡分。

形式: 古风 押[文]韵

鉴赏

这首诗《赠茅山梁道士》由元代诗人赵孟頫创作,通过描绘名山、秀岭、层云以及三茅君的神话传说,展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神秘。诗中不仅赞美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还融入了对道家修行理念的深刻思考。

首句“名山标勾曲,秀岭蔚层云”以勾曲山为引,描绘出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壮丽景象,为全诗奠定了雄浑的自然背景。接下来,“层云散浩彩,中有三茅君”则将视线聚焦于云层之上,隐现着三茅君的身影,增添了神话色彩和神秘感。

“度世三千秋,流芳浩无垠”赞颂了三茅君超脱世俗、长生不老的非凡境界,其德行与功绩流传千古,影响深远。“丹光耀朱阳,琴心传玉文”进一步描绘了三茅君修炼的辉煌成就,丹药之光映照在阳光下,琴声悠扬,文字如玉,寓意其修为高深,智慧超群。

“司命播万物,发蒙导人群”表达了三茅君作为司命者的角色,负责引导众生,启迪人心,传播知识与道德。“学道得旷士,采真遗尘氛”则强调了通过学习道术,可以成为超脱尘世的高人,远离世俗的烦恼与污染。

“赠我书一编,清谣吐奇芬”描述了三茅君赠予诗人的书籍,其中蕴含着清雅的歌声与奇异的芬芳,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香气。“笔耕亦已勤,寸田要锄耘”借用了农耕的比喻,表达了勤奋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

“灵台耸绛阙,黄云覆氤氲”描绘了诗人内心的灵性世界,如同高耸的宫殿,被黄色的云雾所覆盖,充满了神秘与宁静。“内观神自照,众言一何纷”强调了自我反省与内心光明的重要性,面对外界的杂音,内心应保持清明。

“平生山林意,独往乃所欣”表达了诗人向往山林生活的自由与宁静,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攀援桂树枝,采撷芝兰薰”象征着追求高尚品质与美德的过程。“静与木石居,游则侣麋麇”则展示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

“松柏无冬夏,烟霞自夕昕”以松柏四季常青、烟霞晨起的景象,寓意着坚定的信念与永恒的精神追求。“轩冕或桎梏,绮语徒膻荤”批判了官场束缚与虚伪的言语,强调了回归本真、追求真实的重要性。

“大道返尔朴,至哉吾师云”总结了诗人的感悟,认为遵循自然之道,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智慧与幸福。“冥冥紫霞想,湛言久不闻”表达了对超越现实、追寻更高精神境界的渴望。“聆我歌洞章,判然仙凡分”最后以诗人与仙道之间的对话,强调了超越凡俗、达到仙界境界的可能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神话传说、道家哲学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超越世俗、追求内在平和与自由的向往。

收录诗词(549)

赵孟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之一。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

  • 字:子昂
  • 号:松雪
  • 籍贯:松雪道
  • 生卒年:1254—1322

相关古诗词

次韵齐彦学士中秋雨后玩月

卧痾愧微官,俯仰百忧集。

安知中秋至,但见明月出。

萧萧雨新巳,凉气澄霁夕。

青旻罗疏星,灿若殊与璧。

小虫鸣草根,万物皆自适。

而我独何为,矫首望南北。

愁来无端倪,拨去终不释。

人生莫不乐,杯酒会邻戚。

高歌杂清唱,起舞戛鸣瑟。

闭户且复眠,空尊何由酌。

形式: 古风

秋日锦樱为继卿作

灼灼庭下花,霜馀发春妍。

众卉方具腓,秾芳独嫣然。

主人远方来,一笑清尊前。

植物岂无情,有开容必先。

造化寓深意,嘉与后人传。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听姜伯惠父弹琴擘阮

姜子早闻道,澹然遗世荣。

蓺花有生意,焚香无俗情。

时抱琴与阮,弹作松风声。

畴昔江湖间,久巳知子名。

安知十年后,一笑成合并。

是邦山水秀,照人肌骨清。

愿子石泉上,为鼓一再行。

因之洗吾耳,遂欲濯尘缨。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题洞阳徐真人万壑松风图

谡谡松下风,悠悠尘外心。

以我清净耳,听此太古音。

逍遥万物表,不受世故侵。

何年从此老,辟谷隐云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