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四首奉答惟寅高士见赠(其一)

谁识元方趣,高居湖上山。

诗成不求赏,独咏两松间。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以“绝句四首奉答惟寅高士见赠”之其一为题,由元代诗人周砥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趣与精神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首句“谁识元方趣”,以问句形式开篇,引人深思。这里的“元方”并非指三国时期的名士陈元方,而是借用了“元方”的概念,象征着那位隐居在湖畔山间的高士,他的生活趣味和精神世界,可能不被世人所理解或认同。这句诗通过设问的方式,强调了高士独特的生活方式和内心世界。

次句“高居湖上山”,直接描绘了这位高士的居住环境——位于湖畔山间的隐居之所。这样的环境,既远离尘嚣,又与自然融为一体,为高士提供了一个远离世俗纷扰、亲近自然的空间。这种生活环境,正是许多文人墨客追求的理想状态,它不仅提供了心灵的栖息地,也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后两句“诗成不求赏,独咏两松间”,进一步揭示了高士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他创作诗歌,并非为了寻求外在的赞誉或赏识,而是出于内心的表达和情感的抒发。在两松之间独自吟咏,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在孤独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内心世界。这种自我满足的精神追求,超越了物质的欲望和社会的期待,达到了一种纯粹而深刻的内在和谐。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和精神状态,表达了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它不仅是一幅静谧山水画的诗意描述,更是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自由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30)

周砥(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无锡。博学工文辞。兵乱避地,至宜兴,居马治家。与治善者多置酒招饮,厌之,一夕留书别治,夜半遁去。归里,与高启、杨维桢等交往。书画益工。后游会稽,死于兵乱。有《荆南唱和集》

  • 字:履道
  • 籍贯:元末平江路吴县

相关古诗词

绝句四首奉答惟寅高士见赠(其二)

列岫供秋色,遥风散水文。

明当思旧隐,归棹一川云。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文]韵

写画寄良夫

山馆风清白日凉,砚池水满墨花香。

青藤三尺清如玉,閒写乔松近石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题杂画二首(其一)

离离江树暗芳洲,江上西风几度秋。

别鹄未归天又晚,不胜清怨忆丹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乔宜中邀看杏花并再和宜中刘禹畴韵

朱阑曲径春光好,一树杏花开独早。

枝头无处著风流,时有幽香暗相恼。

画堂帘影昼婆娑,伫看娇姿红映缟。

芳心欲吐半含羞,脉脉春愁倩谁扫。

飞来翠鸟更多情,斜立花枝如画稿。

主人留客客尽欢,畅饮高歌各倾倒。

明朝回首绿阴浓,惆怅残红藉芳草。

江南二月风光好,为惜花枝春起早。

窗前晓露湿胭脂,无限娇羞使人恼。

欲开未开开更妍,半醉佳人衣轻缟。

年年消息雨声中,数点落红和眼扫。

客来终日隔帘看,棋罢酒阑诗上稿。

情怀不似少年时,白发对花嗟潦倒。

明朝相约抱琴来,重嗅馀香步庭草。

当时共说梁园好,过眼繁华消歇早。

青城有恨不可雪,酒酣按剑生烦恼。

东风回首花满城,桃李纷纷红间缟。

一枝娇小独堪怜,翠叶纤纤眉半扫。

徐熙巧思妙绝伦,画出生红留旧稿。

相期看花花已飘,为惜春光?醉倒。

酒醒不忍蹋残红,坐看佳人閒斗草。

形式: 古风 押[皓]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