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野人于我有何情,半掩柴门向月明。
深夜欲眠眠未著,一丛寒木一猿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野人于我有何情,半掩柴门向月明"两句表达了诗人与大自然之间的深厚感情,他不愿意完全关闭自己与外界联系的柴门,而是半掩着,向着那清澈的月光。这不仅是对夜景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开放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深夜欲眠眠未著,一丛寒木一猿声"两句则表达了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的睡意虽然随之而来,但却因为外界的声音——"一猿声"——而未能入睡。这里的"一丛寒木"可能是对环境的一种描绘,而"一猿声"则打破了夜晚的宁静,同时也为诗人带来了某种孤独或是忧郁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在深夜中的独白,以及他与自然界之间微妙的情感交流。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光宪《北梦琐言》、何光远《鉴诫录》、《旧五代史·梁书》本传、《唐诗纪事》及《唐才子传》
一更更尽到三更,吟破离心句不成。
数树秋风满庭月,忆君时复下阶行。
自小栖玄到老闲,如云如鹤住应难。
溪山不必将钱买,赢得来来去去看。
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朗长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功。
珠明玉润尽惊人,不称寒门不称贫。
若向吾唐作双瑞,便同祥凤与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