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怀八弟三首(其三)

扬州全盛吾能说,鸭脚琼花五百年。

忽见山光好诗轴,却思淮浦旧渔船。

柴荆故俗真虚老,松菊幽斋已重迁。

便作扶藜望衡霍,清秋随分有风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晁补之所作的《寄怀八弟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扬州的繁华历史开篇,提及了扬州曾经的全盛时期,以及与之相关的鸭脚琼花等典故,暗示了时光流转和物是人非。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现实,怀念起淮河岸边的渔船生活,那是他过去的记忆和情感寄托。

诗中“柴荆故俗真虚老”表达了对朴素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松菊幽斋已重迁”则描绘了诗人住所的变迁,暗含着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想象自己拄杖远眺衡山、霍山,即使在清秋时节,也能感受到自然的风烟,流露出淡淡的乡愁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当下生活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挂念。

收录诗词(815)

晁补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字:无咎
  • 号:归来子
  • 籍贯: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
  • 生卒年: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

相关古诗词

寄怀八弟三首(其二)

平日鸰原左右手,蟨邛前后未须论。

清秋淮上多诗句,白首篱边近酒樽。

杜舅高情笃兄弟,先君至性厚闺门。

两公与尔同师法,相待归来老此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寄怀八弟三首(其一)

君好作官容我隐,我专筑室待君归。

古来奇特俱安用,老去疏慵自不违。

五府交书何怪密,双林白社未嫌稀。

先君门户观之子,葵藿吾今遁益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寄题宝应无斁凫舄堂二首(其一)

宾戏令晁子,名堂无乃迂。

何为仍负弩,祗合便飞凫。

彭泽且市隐,太丘犹世儒。

解嘲吾亦倦,系雁一相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寄题宝应无斁凫舄堂二首(其二)

弟才方浚发,兄老更疏迂。

君自轩轩鹤,吾今泛泛凫。

何方折腰具,能作列仙儒。

钧是亡羊事,清樽稍可娱。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