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场山

山行龟背路羊肠,伏虎禅师古道场。

老木阴中安御座,白云堆里抚僧床。

勺泉清澈涵秋味,尖塔孤撑界夕阳。

笑月亭空人影散,松风和雨动天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深山幽静的佛教禅修之地。"山行龟背路羊肠",形象地描述了蜿蜒曲折的山路,如同龟背和羊肠一般,给人一种自然与神秘并存的感觉。"伏虎禅师古道场"则点出了这座山中藏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佛教修行之所,由此可见作者对这个地方的尊崇。

"老木阴中安御座"描写了古老的树木下,设置着禅师坐禅的高座,这里既展示了自然景观的静谧,也反映出禅师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形。"白云堆里抚僧床"则让人联想到禅师在白云缭绕中安放其卧榻,给予一种超脱尘世、心灵得以净化的意境。

接下来的"勺泉清澈涵秋味",通过泉水清冽、带有秋天特有的清新味道,增添了一份清凉而宁静的氛围。"尖塔孤撑界夕阳"则描绘了高塔孤独地挺立于山间,承接着傍晚时分的余晖,这里既有建筑物的雄伟,也有时间流转的感慨。

最后两句"笑月亭空人影散,松风和雨动天簧",则是在描绘一个幽静的夜景。笑月亭中没有人迹,只留下月光下的影子随风飘散,而远处的松林在微风细雨中发出如同天籁般的声音,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得以净化的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佛教禅修之地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宁静、超脱世俗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

收录诗词(780)

仇远(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仁父。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 字:仁近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247年~1326年

相关古诗词

四郊皆积水,鸣雁一何多。

随处沙头宿,常时月下过。

弟兄求口食,羁旅困风波。

寄语支更者,芦深有网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雁去

离群野雁在中庭,驯养经年羽翼成。

因为哀鸣殊可念,岂知飞去太无情。

天阴月黑多机阱,岁晚山空少弟兄。

愿尔水田常饱煖,春风早问北归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集虚书院

筑室东皋野水滨,室中生白坐生春。

了知空洞元无物,须信清明自有神。

幽径草花聊适趣,閒窗笔砚不留尘。

酒经丹诀非吾事,万卷书藏一老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鲁庵尊师以彝斋白描四芗命作韵语

淡墨英英妙写真,一花一叶一精神。

繁香曾入庐山梦,遗佩如行湘水春。

小白凝珠还胜雪,轻黄承袜不生尘。

老僧懒作浮华想,空谷犹疑见似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