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女儿行(其二)

贫家有女即银树,一朵琼花人竞娶。

女儿嫌老不登车,泣向双亲泪如雨。

阿娘好语慰妖娆,秘戏欢娱得几朝。

此翁早遣黄泉去,更向豪家渡鹊桥。

青春不误都繇汝,即使生儿何用举。

桃花不惜傍枯杨,为展春图师素女。

繇来鬼伯在扬州,催命家家红粉楼。

少年尚可迎桃叶,老大休教买莫愁。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扬州地区女儿的命运与社会现象。通过对比贫家女儿与富贵人家女儿的不同命运,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和女性地位的低下。

首句“贫家有女即银树”,形象地比喻贫家的女儿如同财富的象征,暗示了她们在家庭中的价值被高估,但实际命运却因家庭贫困而受限。接着,“一朵琼花人竞娶”描绘了女儿出嫁时的热闹场景,但背后隐藏的是她们被迫嫁人的无奈与痛苦。

“女儿嫌老不登车”、“阿娘好语慰妖娆”两句,展现了女儿对婚姻的不满以及母亲试图安抚女儿情绪的努力,反映了家庭内部的情感纠葛。然而,“此翁早遣黄泉去,更向豪家渡鹊桥”则揭示了父亲过世后,女儿只能被迫嫁给富贵人家,这种命运的转折充满了悲剧色彩。

“青春不误都繇汝,即使生儿何用举”表达了女儿对于自己青春年华被剥夺的愤怒与无奈,同时也暗示了她们在婚姻中可能无法生育或子女无法得到应有的照顾。最后,“桃花不惜傍枯杨,为展春图师素女”以自然界的桃花与枯杨作比,象征着女儿虽身处困境,仍能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与美丽,同时表达了对女性独立与自我实现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明末清初社会背景下女性的悲惨命运,以及她们在传统礼教与现实压力下的挣扎与抗争。

收录诗词(6717)

屈大均(明末清初)

成就

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经历

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

  • 称谓:广东徐霞客
  • 字:翁山、介子
  • 号:莱圃
  • 籍贯:广东番禺
  • 生卒年:1630—1696

相关古诗词

送尹生北上

虎门潮长催舟发,君行万里辞扬越。

尊老京华启事时,殷勤省觐当双阙。

荔枝蕉子酿酥醪,霜蟹雪螺多水膏。

持献堂前复鲨翅,故乡风味及同曹。

莞香朝夕薰衣服,生结清甜兼水熟。

知燠知寒及自公,闻诗闻礼乘休沐。

春诵秋弦太学中,能将三德教童蒙。

仇香定得诸儒敬,郭宪元将六艺通。

少年立身须及早,出事公卿先有道。

赀郎未足累相如,辞赋何如铜臭好。

一尊相送郁江湄,莫向莺花惜别离。

越鸟怀南无远志,蛮骢归北有雄姿。

为语故人王祭酒,翰苑朱吴诸好友。

高怀倘不嚇鹓雏,应寄新诗来陇亩。

形式: 古风

答李五稔

李五聪明近无比,示我奕诀有精理。

自来奕数准图书,图生书克相表里。

神尧作奕教丹朱,与羲画卦形神似。

李五之奕今国手,京师让人恒九子。

以吾学易知象数,画前所得惟心耳。

君今久不事楸枰,天地杀机从此止。

易尚生生造化心,以视围棋殊不尔。

吾儒用阳老用阴,变诈岂足为纲纪。

君今所学在至诚,大经大本期无倚。

闭户静观天与渊,化育定知所终始。

时时讲习有罗胡,阿兄亦契中庸旨。

袒跣莫复争摴蒱,半日读书半隐几。

况汝歧黄术亦精,为医岂惜居廛市。

谁道仙人有玉壶,玉壶于我亦泥滓。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堂上行

堂上老人七十九,绝似麻姑能饮酒。

白发垂垂亦至腰,梳头辄命梁鸾妇。

小妇脔鸡鸡颇肥,大奴斸笋未曾稀。

果甘最爱芭蕉实,花好时簪茉莉围。

当轩一树沙梨熟,男女孙雏分亦足。

画眉两两斗歌声,萱草纷纷争一束。

骥子先教三字经,熊儿早诵九春曲。

春来日比人间长,举杯劝日休飞光。

听泉之妣百有四,沧洲处士八旬强。

我今母子如能似,亦为吾族一祯祥。

形式: 古风

画兰行

张公画鹰胜画马,兰竹尤精知者寡。

兰师乃是程六无,竹亦仲昭始能写。

写成辄乞我题诗,墨花如雨争淋漓。

我欲学兰兰不就,馨香难寄所相思。

多日湘累音响绝,紫茎绿叶无人说。

枝枝画出亦离骚,彷佛潇湘见风雪。

兰膏细共露华滴,兰芽乱向春泥茁。

稏兰一箭五十花,罗浮生长美人家。

花多人疑是蕙草,花少乃是真兰葩。

为兰为蕙总芳芬,兰蕙繇来本一身。

画手写多休写少,一花即是一幽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