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乡十二首(其七)

万里和风眼底回,陶陶乐土隔飞埃。

暖浮花思春初透,红涨霞纹潮正来。

长驻童颜驱老去,不教玄鬓受愁催。

举头阊阖手能摸,更欲乘风过九垓。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郑思肖所作的《醉乡十二首》中的第七首。诗中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首句“万里和风眼底回”,开篇即以宽广的视角描绘了和煦的春风拂过大地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温柔的风吹拂,给人以心灵的慰藉。接下来,“陶陶乐土隔飞埃”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宁静与祥和,仿佛世间的尘埃都被春风拂去,留下一片清新的乐土。

“暖浮花思春初透,红涨霞纹潮正来”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花朵在温暖的阳光下绽放的情景,色彩斑斓,如同红霞般蔓延开来,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里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花儿的生长过程赋予了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长驻童颜驱老去,不教玄鬓受愁催”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永驻、岁月静好的向往。通过“童颜”和“玄鬓”的对比,强调了保持年轻心态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最后,“举头阊阖手能摸,更欲乘风过九垓”两句,展现了诗人渴望超越现实、追求更高境界的心境。他想象自己能够触摸到天空之门(阊阖),甚至想要借助风力飞越九重天界,表达了对自由与无限可能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醉乡十二首(其八)

风物清妍地不尘,一天无尽四时春。

此中正属忘怀境,来者多应避世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醉乡十二首(其九)

红潮初上玉船空,假道青州一水通。

相去尘寰千万里,不愁日夜不春风。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醉乡十二首(其十)

大哉春宇,温厚凝聚。靡有冱寒,暖于吹煦。

厥俗孔洽,恬无憎妒。高阳之徒,历年熟路。

惟楚屈平,欲来莫赴。我至是邦,妙莫能喻。

至和滋形,神与天遇。载朗笑咏,金玉韶頀。

至清之气,嘘呵风露。喜若悟道,默契玄趣。

陋彼市朝,喧隘弗寤。愿我遐年,克寿厥寓。

形式: 四言诗 押[遇]韵

醉乡十二首(其十一)

天道何冥冥,委形辟空杳。

旷劫土坦平,冲气蔼云杪。

不入禹封疆,拓地八荒表。

空洞无边涯,一切境界小。

骨柔春香浓,目绀夜光瞭。

洪荒上古前,命不为愁剿。

卑哉苍生愚,役心颜貌愀。

窗猴狂摇摇,野马走扰扰。

髓竭冲融膏,渴命竟枯夭。

奚不来此邦,软坐廓幽眇。

刳刷膏肓俗,涤濯肺腑皎。

骋驾无可游,一生事足了。

形式: 古风 押[筱]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