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日过许夜雨暴作明日行四十里宿于颍桥又明日晴书时

狂风撼平野,沙砾眯两目。

笋舆我与君,道远疲徵逐。

惊雷一夜发,暴雨溢川谷。

平明泥没趾,寸步不容续。

我生赋穷蹇,触处背天福。

风雨岂不好,行路非所欲。

中途聊息肩,村驿便可宿。

我劳固其分,端恐僵僮仆。

燎炉燃湿薪,傍舍酒初熟。

安能浣愁肠,但取充饥腹。

中宵耿不眠,明月忽挂屋。

揽衣起视夜,秣马亦膏毂。

人情易喜愠,天道有翻覆。

阴霁那可知,去去无欲速。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陈渊在宋朝的一次旅行经历,途中遭遇恶劣天气,从狂风暴雨到明亮月夜,展现了自然界的多变和旅途的艰辛。

首句“狂风撼平野,沙砾眯两目”描绘了狂风呼啸,沙石飞扬的景象,形象地展示了旅程的艰难。接着,“笋舆我与君,道远疲徵逐”描述了乘坐简陋的竹轿,长途跋涉,身心俱疲的状态。

“惊雷一夜发,暴雨溢川谷”则生动地展现了夜晚突然来临的雷雨,雨水泛滥的情景。接下来,“平明泥没趾,寸步不容续”描述了清晨醒来,发现道路泥泞,寸步难行的困境。

“我生赋穷蹇,触处背天福”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认为自己一生多舛,处处背离天赐之福。接着,“风雨岂不好,行路非所欲”表明了虽然风雨有其美好之处,但对于行路之人来说,却并非所愿。

“中途聊息肩,村驿便可宿”描述了在旅途中暂时休息,寻找住宿的地方。接下来,“我劳固其分,端恐僵僮仆”表达了对自身劳苦的接受,同时也担心劳累过度,导致仆人或自己身体不适。

“燎炉燃湿薪,傍舍酒初熟”描绘了在旅途中,点燃炉火,烤干湿柴,旁边邻居家新酿的酒已经成熟,为旅途增添了一丝温暖和慰藉。

“安能浣愁肠,但取充饥腹”表达了诗人面对生活的困苦,只能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无法摆脱内心的忧愁。接下来,“中宵耿不眠,明月忽挂屋”描述了深夜难以入眠,忽然看到明亮的月亮挂在屋顶的情景。

“揽衣起视夜,秣马亦膏毂”表达了诗人起身查看夜色,同时照料马匹,准备继续前行。最后,“人情易喜愠,天道有翻覆”表达了对人性善变和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和生活挑战时的坚韧与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忧虑。

收录诗词(405)

陈渊(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汝州道中呈遵道

青烟漠漠柳依依,落日云中雁北飞。

咄咄书空谁的会,迟迟行道子同归。

桑阴盖地牛羊困,麦秀漫山鸟雀肥。

向晚未知投宿处,败篱疏屋火烟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承遵道和又用前韵书怀

端的荆州得所依,羽翰终欲更南飞。

闽山万里长牵梦,蜀鸟千言只唤归。

当日朋侪俱草泽,而今儿女自轻肥。

白云南望三年客,长是尊前诵式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晚书事

杨花扑面春如梦,麦穗齐腰日似年。

多病不缘诗得瘦,放怀全藉酒能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杨花二首(其一)

出处陶潜宅,兴亡炀帝堤。

窗扉容点缀,原野自高低。

地迥栖难稳,风高去易迷。

颠忙能几日,萍满水东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