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由元代道士丘处机所作,名为《奉诏回作》。诗中描绘了自然界中极端天气现象的复杂与无情,以及它们对大地生灵的影响。
首句“外国深蕃事莫穷,阴阳气候特无从”,开篇即以“外国深蕃”点出自然界的神秘莫测,暗示自然界的变化难以捉摸,即便是深入研究也无法完全理解。接着“阴阳气候特无从”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界气候的不可预测性,阴阳变化之微妙,使得人们难以把握其规律。
“才经四月阴魔尽,却早弥天旱魃凶。”这两句通过时间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极端天气的快速转换。四月本是春末夏初,本应是雨水充沛的季节,但突然间阴霾消散,紧接着却是旱魃(象征干旱的妖怪)肆虐,天空一片干旱,形象地描绘了旱灾的突然降临。
“浸润百川当九夏,摧残万草若三冬。”这两句进一步描述了旱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炎热的夏季,百川干涸,河流失去了往日的生机;在万物生长的季节里,万草枯萎,生机勃勃的景象化为乌有,如同严冬般凄凉。
“我行往复三千里,不见行人带雨容。”最后两句诗人自述行走三千里,却未见有人带着雨具,反衬出旱灾的严重程度,连雨水都成了稀罕之物,人们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极端天气现象的描绘,反映了自然界力量的强大与不可预知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