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感

我来千余里,思见英雄人。

胸中罗今古,万物待其新。

人也而天游,钓渭与耕莘。

不然隐君子,山水乐相邻。

丘壑适吾意,皎洁不染尘。

二者俱悠邈,斯道竟沈沦。

乃知古人出,尧舜其君民。

退处林泉下,坐使风俗淳。

仁可覆天下,亦可善此一身。

此字不分明,痛痒总不亲。

庸众是非泯,英雄好恶真。

此是经纶手,千古无等伦。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孙奇逢所作的《书感》,表达了诗人长途跋涉寻求英雄人物的渴望,以及对理想人格和高尚道德的追求。诗中提到“胸中罗今古”,显示出诗人的博学多识;“钓渭与耕莘”暗指古代贤者隐居求道的生活方式;“丘壑适吾意,皎洁不染尘”则描绘了诗人向往的超凡脱俗的隐逸生活。

然而,诗人意识到真正的英雄并非远离尘世,而是如尧舜般能以仁德治理天下,即使身处山林也能影响社会风气。他强调“仁可覆天下,亦可善此一身”,认为真正的英雄不仅要有经世济民的大才,还要有个人品德的修养。最后,诗人感慨“此字不分明,痛痒总不亲”,意味着社会上的是非善恶混淆不清,呼唤着英雄人物的出现,以拨乱反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抒发个人情感,寓言式地揭示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和社会道德的深刻思考,展现出鲜明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9)

孙奇逢(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刘佐五设榻兼赠宝刀

东风吹雪满阑干,晓日清空白画寒。

四十年来燕市里,楼前流水红尘起。

竿头青苎酒旗摇,有人匣中鸣宝刀。

把手赠之锦作带,浑惭下榻逢交泰。

坐间肝胆饶素肠,情兴淋漓月照床。

烧烛顿忘别话久,香添再煮瓶中酒。

春花未吐春衫纡,山色溪光尽入庐。

今夜停杯好相语,平明上马过东去。

应知依依不胜情,桥南细问黄莺声。

中天斗畔高明月,莫教清笳吹石碣。

云绕蓟门老纶巾,路傍羞对看花人。

形式: 古风

题宋怀豫饮光台

台敞元无暑,翛然万虑捐。

月沾衣带冷,花促酒杯乾。

意气悲歌里,风云指顾前。

夜深迷去径,独为主人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送友归白下

惊看鸿雁北,归带白门秋。

恋弟耽孤托,思亲畏远游。

装轻惜道路,老至爱朋俦。

来岁黄花发,东篱一径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长至

日临长至雪霜深,倚榻围炉酒自斟。

一代是非谁共语,百年感慨入孤吟。

闲从竹石同幽梦,静向琴书寄远心。

此际阳生人不觉,贞元消息好相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