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怀五首(其二)

秋夜何迢迢,迢迢不能寐。

起坐弹孤琴,写此千古意。

《鸣凤》久寂寥,《猗兰》亦憔悴。

往圣既莫作,后贤孰当继。

独怜商山翁,去去复遐逝。

空谷亦何有,紫芝聊可饵。

如何末路中,亦堕留侯计。

羽翼傥不成,鸿鹄将垂翅。

苟可利生民,宁辞暂纡辔。

区区后世名,于翁胡足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陈基的《秋怀五首(其二)》描绘了秋夜的漫长与诗人内心的不眠。"秋夜何迢迢,迢迢不能寐",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夜晚的寂静和诗人难以入眠的思绪。接下来,诗人通过提及《鸣凤》和《猗兰》两部古代典籍,暗示自己在寻求精神共鸣与传承,感叹先贤已逝,后人难以接续他们的风范。

"独怜商山翁,去去复遐逝",诗人对隐逸的商山四皓表达了敬仰,他们选择远离尘世,追求清高。然而,诗人也反思自己是否陷入类似留侯张良的困境,即在人生的低谷中,是否也考虑过妥协或退隐。

"羽翼傥不成,鸿鹄将垂翅",诗人自比为未能展翅翱翔的鸟儿,暗示自己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但他强调,只要能有利于百姓,即使暂时放下个人抱负也在所不惜。

最后,诗人表达出对身后名声的淡泊态度,认为区区名声对于真正的自我来说并无足轻重。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又有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诗人高尚的道德情操。

收录诗词(179)

陈基(元末明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吴中凤凰山河阳里(今属张家港市)。元末江南著名文人,受业于当时著名学者黄溍。元末大乱,群雄纷起,割据于吴地的张士诚闻其名,召为江浙右司员外郎,参其军事,张士诚称王,授内史之职,后迁学士院学士。军旅倥偬,飞书走檄多出其手。朱元璋平吴,爱其才,召之参与《元史》的纂修工作,书成后赐金而还,卒于常熟河阳里寓所。能文善书,写的诗也有不少是反映张士诚起义军生活。明史有传。著有《夷白斋稿》35卷,内诗1卷,文24卷,又外集诗、文各1卷

  • 字:敬初
  • 籍贯:台州临海(今属浙江)
  • 生卒年:1314-1370

相关古诗词

秋怀六首(其四)

秋水不可涉,美人安得从。

眷彼芙蓉花,盈盈秋水中。

非无舟与楫,所畏蛟与龙。

临流不能采,零落委芳丛。

形式: 古风

秋怀五首(其三)

群动夜已息,秋声适何从。

仰视天宇高,微云浩无踪。

明月在庭户,河汉上横从。

既莫知所始,何由究其终。

我独弦我琴,微风入疏桐。

写作清商调,感激意无穷。

形式: 古风

秋怀五首(其四)

昨日苦炎暑,端居厌烦渴。

手短河汉高,井深辘轳折。

此夕秋已清,一洗尘世热。

纨扇委深笥,轻罗换疏葛。

天运无停机,人生自悲悦。

急景一以迁,流芳遂衰歇。

洞庭生微波,明河湛初月。

落叶辞故枝,惊鸿亦飘忽。

为谢同心友,胡为久离别。

形式: 古风

通州

渡江潮始平,入港涛已落。

泊舟狼山下,远望通州郭。

前行二舍馀,四野何漠漠。

近郭三五家,惨澹带藜藿。

到州日亭午,馀暑秋更虐。

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

地虽江海裔,俗有鱼盐乐。

如何墟里间,生事复萧索。

原隰废不治,城邑靳可托。

良由兵兴久,羽檄日交错。

水陆飞刍粟,舟车互联络。

生者负戈矛,死者弃沟壑。

虽有老弱存,不足躬钱镈。

我军实王师,耕战宜并作。

惟仁能养民,惟善能去恶。

上官非不明,下吏或罔觉。

每观理乱原,愧乏匡济略。

抚事一兴慨,悲风动寥廓。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