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大伦与三曾二范聚学并寄夏三十一四首(其二)

世人争锱铢,未语色已变。

居然面颈赤,自处亦已贱。

宁知烈士胸,渠自有志愿。

一介不妄取,万钟我亦倦。

古人有伯夷,名冠太史传。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上人们为了微小的利益而争斗不休的场景,展现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诗人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行为和态度,揭示了道德与价值观念的重要性。

首句“世人争锱铢,未语色已变”,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描述了人们在利益面前的急躁和不耐烦,即使尚未开口争论,脸色已经变得紧张和焦虑。这种现象反映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功利主义心态,人们过于重视物质利益,忽视了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接着,“居然面颈赤,自处亦已贱”进一步描绘了人们在追求利益时的外在表现和内心状态。面色通红,不仅是因为情绪激动,也可能象征着内心的羞愧和自我贬低。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尊严,也破坏了与他人的关系,体现了个人道德修养的缺失。

“宁知烈士胸,渠自有志愿”则转向了对高尚人格的赞美。烈士,通常指为国家或正义事业英勇献身的人。这里诗人表达了对那些坚守理想、不为物质所动的人的敬仰之情。他们心中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不受世俗利益的诱惑,展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

“一介不妄取,万钟我亦倦”强调了廉洁自律的重要性。无论面对多大的诱惑,真正的君子都不会轻易伸手,因为他们深知贪欲带来的痛苦和罪恶感。这种态度体现了对道德原则的坚持和对个人精神世界的珍视。

最后,“古人有伯夷,名冠太史传”以历史上的伯夷为例,进一步强调了高尚人格的价值。伯夷是古代著名的义士,因拒绝为周朝服务而隐居山林,最终饿死。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后世效仿的典范。通过引用伯夷的例子,诗人呼吁人们学习先贤的高尚品质,追求精神的富足而非物质的满足。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绘和对高尚人格的颂扬,探讨了道德与价值观念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提醒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不应忘记内心的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鼓励人们坚守正义,追求高尚的人生目标。

收录诗词(1360)

吕本中(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东莱先生,诗人,词人,道学家.诗属江西派.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词不传,今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词二十七首.诗数量较大,约一千二百七十首

  • 字:居仁
  • 籍贯:寿州
  • 生卒年:1084- 1145

相关古诗词

闻大伦与三曾二范聚学并寄夏三十一四首(其三)

见人辄有求,所以百虑非。

但能守箪瓢,何事不可为。

愚夫饱欲死,志士固长饥。

出门万里涂,其亦慎所之。

形式: 古风

闻大伦与三曾二范聚学并寄夏三十一四首(其四)

莫惜一日勤,而忘终身忧。

农夫力耕作,其必岁有秋。

日前不卤莽,久亦有倍收。

少年不努力,老大复何求。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别法一上人

我有江浙役,子能乘兴来。

便同汤院浴,却为故人回。

此道恐遂绝,后生良可哀。

试寻钥匙子,一一与重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别后寄圭粹中

海上相逢两过秋,飘然乘兴亦悠悠。

送行百里还归去,同是江湖不系舟。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