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七)

客路逢寒食,禾秧出已齐。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

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齐]韵

翻译

旅行者在寒食节遇到春意,稻田里的秧苗已经整齐生长。
清澈的小溪有三条支流,水浅处白鹭成行低飞。
在清明洗濯的仪式中,心中所想何在,恐怕会迷失在茅草山峰的小路上。
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乐趣,哪里不能成为隐居的佳处。

注释

客路:旅途。
寒食:古代节日,清明前一天,禁火吃冷食。
禾秧:稻田中的秧苗。
齐:整齐。
清溪:清澈的小溪。
三汊:三条支流。
白鹭:一种水鸟。
低:低飞。
禊饮:清明时节的洗濯和饮酒仪式。
心何在:心中所想。
茅峰:指有茅草的山峰。
迷:迷失。
随:随时。
时:时刻。
乐:乐趣。
幽栖:隐居的佳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上塘值清明八首》中的第七首,描绘了春天旅途中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感受。首句"客路逢寒食"点明了诗人行走在异乡,恰逢清明时节,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对家乡的思念。"禾秧出已齐"则展示了田野间生机盎然的春景,秧苗整齐生长,象征着希望与丰收。

接下来的两句"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通过描绘清澈溪流分叉处的浅水和低飞的白鹭,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自然情趣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清新与宁静。"禊饮心何在"表达了诗人此刻虽然身处户外,但心中却思绪纷飞,难以完全沉浸在节日的欢庆中。

最后一句"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诗人感慨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境平和,都能找到乐趣,表达出一种超脱物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清明时节的景色为背景,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宋人崇尚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收录诗词(1494)

曹勋(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字世绩。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 号:松隐
  • 籍贯: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
  • 生卒年:1098—1174

相关古诗词

上塘值清明八首(其六)

客路逢寒食,浙西春事稀。

日华藏暖景,天气未单衣。

歌棹喧椎鼓,桃花巧映扉。

空收麰麦粉,药病岂心违。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五)

客路逢寒食,山光触处新。

取鱼多样网,舣岸几州人。

默尔非无住,超然得任真。

今年卦气尽,四顾欲何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上塘值清明八首(其四)

客路逢寒食,光阴亦可惊。

如何介子节,再过阖庐城。

列岫遥逾碧,群芳晚更明。

饭馀风力壮,掀舞小舟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三)

客路逢寒食,犹寻禦腊衣。

群芳须暖景,昽日尚寒晖。

馀力求闲早,劳生昨梦非。

荠花浑似雪,蝴蝶梦中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