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郑淡庵不遇

野雀噪茅檐,凉风在高树。

言访素心人,驱马南塘路。

门前秋水深,但见鸥与鹭。

之子渺何方,采芝入云雾。

形式: 古风 押[遇]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秋日图景。诗人以“野雀噪茅檐,凉风在高树”开篇,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带萧瑟的氛围。雀鸟在茅屋檐下喧闹,凉风吹拂着高树,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季节的更替,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接着,“言访素心人,驱马南塘路”,诗人表达了他探访志同道合之士的愿望,以及为此所作的努力。他骑马前往南塘之路,这一行为既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渴望——寻找心灵的共鸣。

“门前秋水深,但见鸥与鹭”,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眼前的景象是深邃的秋水,只有鸥鹭相伴。这不仅是对环境的描写,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鸥鹭象征着自由与超脱,与诗人寻求心灵归宿的主题相呼应。

最后,“之子渺何方,采芝入云雾”,诗人感叹朋友的行踪难觅,仿佛进入了云雾之中,难以寻得。这句话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暗含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寻找知音的过程,以及在寻找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渴望。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其对精神世界探索的执着。

收录诗词(2)

吴葆孙(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箬岭

歇马长林汗未干,攀藤直上白云端。

峥嵘石蹬三千级,拗折羊肠五十盘。

半岭已无雅雀噪,最高真觉海天宽。

黄山近在行人眼,六十芙蓉仔细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夜

西山风日无消息,秋日惨淡云光黑。

欲眠不眠斗帐寒,粉壁银灯少颜色。

夜深明月照苍苔,碧纱隐隐萤徘徊。

形式: 古风

野望

岚气千崖静,蝉声万树秋。

长天明远水,落日在危楼。

作客文章贱,惊心岁月流。

最怜垂钓者,来往狎沙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天门

嵂屼称天堑,跻攀一望平。

江声浮楚国,山势压吴城。

风雨鱼龙谒,虚空日月行。

古人不可再,凭吊独含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