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九华叶见思鹤山书院诗

天空地迥托吾庐,何处山川不裕如。

太极光阴宁有閒,环中事业本无书。

道亨谁谓大人否,夷陋不妨君子居。

昨梦九芙蓉里去,起闻跫足到空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天空辽阔,我的小屋依傍其中,哪里的山水不是富饶多姿。
太极的时间怎么会闲暇,环绕中心的事业原本就没有书籍记载。
大道通行,谁说君子不能身处困境,粗鄙之地也能涵养君子品格。
昨晚我梦见自己进入九朵芙蓉盛开的地方,醒来时只听见脚步声在空旷处回荡。

注释

天空:广阔无垠的天空。
迥:遥远。
托:依托。
吾庐:我的房子。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概念,代表宇宙的本源和最高原则。
光阴:时间。
宁:岂能。
閒:闲暇。
环中:指中心,这里可能指人生的中心或宇宙的核心。
事业:人生或学术上的追求。
无书:没有固定的记录或典籍。
道亨:大道通达。
大人:有德行的人。
否:困境。
夷陋:粗鄙简陋。
君子居:君子居住的地方。
九芙蓉:象征美好的梦境或者理想之地。
跫足:脚步声。
空虚:空旷寂静。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次韵九华叶见思鹤山书院诗》。诗人以开阔的视野描绘了自己的居所,感叹天地之广大,山川之壮丽,暗示书院所在之地犹如宇宙中心,时光流转,无暇停歇。他强调在这样的环境中,无论是追求大道的实践还是学术研究,都无需拘泥于世俗的书籍记载。

诗人进一步表达,即使在艰难困苦的世事中,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也能安然居住,坚持自己的道义。最后,诗人通过梦境表达了对书院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听到书院里的脚步声时内心的满足与空灵之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书院生活的理想化描绘,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史少庄竹醉日移竹(其一)

艳艳洒妆斗姚魏,冥冥花影逢石丁。

醉生梦死何如竹,三百五十九日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青]韵

次韵外舅杨崇庆以诗相招(其三)

寄语荷郎且缓开,山中衣制要君裁。

不随褦襶触热去,待学山阴乘兴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次韵外舅杨崇庆以诗相招(其一)

炎威翕翕正鏖人,惟有西风不世情。

困卧小窗倦宾客,吹将好语到岩扃。

形式: 七言绝句

次韵永平令江叔文鹤山书院落成诗

天运驱人人不觉,古道违时时不学。

王相随胫回荆山,昭质依然未经琢。

因思胥靡逢殷宗,精神动悟声气从。

砺舟霖雨到梅糵,变化气质天同功。

朝歌屠叟无与语,一日投纶见明主。

大车槛槛行周道,轮辐中规箱中矩。

人生天地同一原,自诚为圣明为贤。

地殊世远犹合节,矧此同宇相周旋。

自从浇风散遗直,世不乏材无匠石。

未能登车习射御,人人自视邮无恤。

出门浪战触与蛮,半生少得须臾间。

不为夷甫辱汝水,即似介甫逋钟山。

古人洒扫先庭户,岂问他人莫余顾。

只忧原头欠渟滀,才见天根便呈露。

人言阴浊胜阳清,阳一阴二分三亭。

谁知阳德本无间,根心枝叶长相亲。

君臣大分虽有止,终不能忘乃天理。

世无我知将自知,不待雷风问诸史。

投沙屈贾占所归,九州博大归何之。

虽云忠愤语伤激,律以洙泗犹津迷。

前村虎啸晚风起,跕鸢酸嘶雁将子。

君恩未报臣忧深,暇把壶头较乡里。

江公劝我姑少安,新诗肉好如璧环。

敢输忧诚谢庆语,仍戒牍史毋抄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