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夜迢迢更路迢迢,淡月飘灯自过桥。
想得阿娇燃烛待,也应初换第三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晚行旅的画面。"夜迢迢更路迢迢",诗人独自在长夜里行走,路途遥远,月色清淡,只有微弱的灯光伴他过桥。他想象着远方的女子阿娇,或许正在点燃蜡烛等待他的归来,这让他心中涌起一丝温暖,暗示了他对佳人的思念。
"想得阿娇燃烛待,也应初换第三条",这里的"第三条"可能指的是蜡烛,意味着她已经更换了两根蜡烛,表现出她的耐心和期待。这一细节既传达了情感的细腻,又增添了画面的温馨气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月夜行旅为背景,通过想象远方女子的等待,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深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不详
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弱骨柔肌属体时,相偎难许半衾离。
如何买得春休到,只有寒宵与意宜。
家常爱著白生绡,纤弱难胜一束条。
忽觉眼前颜色换,檀郎生日是明朝。
窗楼映日满楼明,雪艳初临晓镜清。
良久自看还独笑,不防身畔立卿卿。
斜门通处偶然来,轩右红梅昨夜开。
聊折一枝簪髻去,明朝分送绿窗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