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耕堂歌

君不闻宣尼耕稼不如一老农,又不闻子舆痛辟许公学神农。

均为有田方寸欲耕者,惟于二子求发蒙。

二子不耒耜,二子不五谷。

不待东风吹,不待时雨沐。

妙得乾坤一□春,从教万物俱生育。

留与儿孙耕,奕世俱给足。

慎勿令渠稊稗滋,此意生生无尽期。

眼中何物可膏拥,服膺数卷书与诗。

吁嗟乎挟金负势侵阡陌,阡陌视人如过客。

何如璚台此一翁,世与儿孙建安宅。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孔子和子舆对农业的理解,以及与那些侵占田地、无视农民的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勤勉耕作、重视教育传承的颂扬。诗人张弼借“留耕堂”这一主题,强调了农业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与道德在社会中的价值。

诗中提到的“二子”,即孔子和子舆,象征着智慧与道德的引领者。他们并不亲自耕作或种植作物,而是通过传授知识和道德观念,启发人们理解自然规律和生命的意义。这种“妙得乾坤一□春”的智慧,使得万物得以生长繁衍,为后代子孙留下丰饶的土地,确保了世代的自给自足。

然而,诗中也批评了那些凭借财富和权力侵占农田、漠视农民权益的行为,将之与“留耕堂”所代表的高尚品德形成对比。诗人呼吁人们学习“留耕堂”主人的智慧,不仅在物质上耕种土地,更在精神上耕种知识与道德,使之成为社会的基石。

最后,诗人以“眼中何物可膏拥,服膺数卷书与诗”表达对知识与文化的珍视,认为真正的财富是内心的修养和智慧的积累,而非外在的物质占有。通过引用“挟金负势侵阡陌”这一形象,进一步强调了精神追求与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深刻探讨了农业、教育、道德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个人修养的重视。

收录诗词(1037)

张弼(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 字:汝弼
  • 号:东海
  • 籍贯:明松江府华亭
  • 生卒年:1425—1487

相关古诗词

贤女祠歌

翁之误将女,弃贫重许富。

女不误一点,初心终不负。

心若负不如,及早归泉路。

呜呼冯道老太师,若闻此风骨亦腐。

我来为尔停肩舆,再拜焚香吊贤女。

形式: 古风

慈乌歌为杨景詹题

昨夜梦慈母,今朝听慈乌。

慈乌哑哑尾毕逋,衔食哺母如哺雏。

可怜人子不如乌,子欲养母母先殂。

母不逮养,有子如无。

纷纷血泪何时枯,纷纷血泪何时枯。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廖孝子歌

援绿绮,弹白华。

白华调高弦欲绝,弦绝肠断令人嗟。

嗟嗟孝子廖振万,茕茕哭父情无限。

阻秋兮秋复春,阻夜兮夜复旦。

泪洒树兮树为枯,泪沾石兮石亦烂。

嗟嗟孝子何精诚,皇天无语垂哀矜。

潺潺沧水呜呜咽,如悲孝子之哭声。

形式: 古风

葛溪道中闻摘桑看火鸟声戏作歌

摘桑看火,休来聒我。

我无成都之桑八百株,只有东海薄田数顷馀。

归来高卧先人庐,课儿朝耕暮读书。

狂歌时复歌唐虞,尔来聒我将何如。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