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清代赵国华的《寻灵岩寺遇雨》描绘了诗人一日游历灵岩寺的经历。首句“朝出泰安郭”点明了出行的时间和起点,接着“暮抵灵岩原”暗示了旅程的遥远和艰辛。诗人将灵岩山比作贤明的主人,以“延客开篱樊”表达其热情好客,山景的优美如屏翠窈窕,松云相映成趣。
“前溪忽杳霭,白雨来山村”描绘了山间小溪在雨中变得朦胧,山村在雨中若隐若现,增添了神秘感。接下来,诗人通过“涧水砉然急”和“泥涉如跛鼋”生动地刻画了雨后山路湿滑,山车(山舆)艰难前行的情景。
“行行且复止,疏滴犹沾辕”写出了诗人行走的节奏和雨滴的连续性,而“草店幸可即,徒御猜黄昏”则表达了对能找到歇脚处的庆幸,以及对天色渐晚的担忧。最后,“断蝉起林薄,明霞红在门”以傍晚时分的自然景色收尾,明霞与寺庙门庭相映,显得宁静而祥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山水之间自然美的欣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归宿的期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