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二根不实偈

善既从心生,恶岂离心有。

善恶是外缘,于心实不有。

舍恶送何处,取善令谁守?

伤嗟二见人,攀缘两头走。

若悟本无心,始悔从前咎。

形式: 偈颂 押[有]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善恶二根不实偈》,出自唐代高僧本净之手。诗中探讨了佛教中关于“善”与“恶”的本质,揭示了作者对心性与现象界的深刻理解。

“善既从心生,恶岂离心有。”此两句表达了一个核心思想:善良和邪恶都源自内心,而非外在之物。这是佛教中“心所一切法”观念的一种体现,即认为一切现象都是由心识所造。

“善恶是外缘,于心实不有。”这里的“外缘”指的是外界的诱惑或影响,但作者认为这些外在因素并非真正的心性本质。换句话说,心中原本没有固有的善与恶,只是在面对外部条件时,心灵产生了反应。

“舍恶送何处,取善令谁守?”这两句诗则是对上述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既然善恶并非心之本质,那么放弃邪恶和追求善良又该如何呢?这里反映出一种解脱与超越的境界。

“伤嗟二见人,攀缘两头走。”“二见”指的是对世界的执着看法,一种是常见(认为事物永恒不变),另一种是断见(认为事物完全无常)。诗中批评那些被这些偏颇所束缚的人们,他们在生活中徘徊,不知如何解脱。

“若悟本无心,始悔从前咎。”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过往不解的悔恨,以及对于心性本质的顿悟。这里的心性本质是指佛教中的“真心”或“佛性”,即一切众生原本清净明了、无所执着的本来面目。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善恶本质的探讨,引导读者超越世间的纷争与束缚,寻求内在的解脱与觉悟。

收录诗词(7)

本净(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相偈(其三)

焰里寒冰结,杨华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形式: 偈颂

西风暮雨惊残梦,应是巫山寄恨来。

形式: 押[灰]韵

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

关河无尽处,风雪有行人。

险极山通蜀,平多地入秦。

营营名利者,来往岂辞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题京兆大兴善寺释南素院

三万莲经三十春,半生不蹋院门尘。

形式: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