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处庵诗为蔡仲志刑曹作

刑曹仕宦如客寄,朱墨如山无况味。

平生灯火读书心,便与衲僧同器类。

自从供职江上郡,一月常勤五七问。

向来书至乞庵名,永处那伽表嘉遁。

世间万事不挂眼,蒲团不动跏趺稳。

客至清谈真老禅,数枝霜竹伴幽韵。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刑曹官蔡仲志在任职期间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佛法的亲近。

首句“刑曹仕宦如客寄”,形象地表达了蔡仲志在官场中的感觉,如同过客一般,寄居于权力的舞台,暗示了他对官场的疏离感。接着,“朱墨如山无况味”进一步强调了官场事务繁重,犹如堆积如山的文书,让人感到厌倦和无趣。

“平生灯火读书心,便与衲僧同器类”则展现了蔡仲志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对僧侣生活的向往,他将自己与僧侣视为同类,渴望一种远离尘嚣、心灵纯净的生活方式。

“自从供职江上郡,一月常勤五七问”描述了蔡仲志在江边郡县任职时的忙碌,一个月内频繁处理事务,体现了官场工作的紧张与压力。

“向来书至乞庵名,永处那伽表嘉遁”表明蔡仲志曾请求给自己的住所命名,并以“那伽”(一种水蛇,常比喻隐士)自比,表达了他希望远离世俗,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

“世间万事不挂眼,蒲团不动跏趺稳”进一步强调了蔡仲志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即使面对纷扰的世间,他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坐在蒲团上,安稳地修行。

最后,“客至清谈真老禅,数枝霜竹伴幽韵”描绘了蔡仲志接待来访者时的情景,通过清谈交流,仿佛与老禅师对话,周围有几枝霜竹相伴,营造出一种高雅、宁静的氛围,体现了他追求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蔡仲志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对官场的疏离、对读书和佛法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事的淡然态度,是一首富有哲思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收录诗词(382)

饶节(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代诗僧。一字次守,、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

  • 字:德操
  • 籍贯:自号倚松道
  • 生卒年:1065~1129

相关古诗词

送庄季裕宣教

庄侯目如岩下电,堕泪碑傍始相见。

松间经行倚松语,袖有普贤真行愿。

春风昨夜忽言别,楚儿恰恰耕残雪。

野人无以赠君行,山杏溪桃为君说。

形式: 古风

送赵廉访

飞来之峰可图写,画工摇笔不敢下。

玲珑八面尚能摩,万古冷泉那可画。

赵公胸中有泾渭,爱山自得山水意。

向来与客到峰前,亭上酌泉赏泉味。

我客峰边一蔀室,关门无事辄终日。

公来剥啄自敲门,暂解跏趺为公出。

池上烟光初过雨,岩花胶轕开无数。

曳杖惟愁猿狖惊,笑谈复恐蛟龙怒。

闻道公归朝玉京,王事不敢宽作程。

想公拜舞升天廷,雍容奏议详而明。

知公不独称安宁,疏民利害通民情。

吾君忧民精且诚,愿公中和辅太平。

形式: 古风

韩升之主簿惠示襄阳杂咏诗淳深高古吟讽不置辄用最后书怀赠彦履韵以释其意

刮磨习气如洗爵,惟馀好古情未薄。

向来诗轴入松门,便对屠门先大嚼。

吾侪事业如石田,笔墨魔人妨夜眠。

如公万卷瘖不吐,使者旁午谁见怜。

方今神武拓疆土,超擢贤才固其所。

莫叹簿书官禄微,黄钟大吕生一黍。

形式: 古风

张执权主簿同二知县大夫入山作诗并以见赠亦次其韵

我不学支公畜马作戏剧,道人不韵亦成癖。

又不学云岩常说老婆禅,苦道炽然说墙壁。

归来挈杖访饮虹,携诗过我三士同。

我喜坐之鹘壁峰,下视凛凛十八公。

诸人胸中何所有,文字万卷皆科斗。

平生笔端自有口,簿书透处时一吼。

白面王孙金作鞭,怜渠政遭富贵缠。

今朝此乐戒勿传,一笑蚊虻空过前。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