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林庐澹疏烟,归帆泊沙渚。
披图得空阔,总是经行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首句“林庐澹疏烟”以淡雅之笔勾勒出一片林间小屋笼罩在轻薄烟雾中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归帆泊沙渚”则将视线转向远处,描绘了一叶归来的船只静静地停泊在沙洲上的情景,与前一句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披图得空阔,总是经行处。”这两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概括和思考。诗人通过展开画卷的方式,仿佛在心中重游了这片空旷之地,无论是林间的静谧,还是远处的船只,都成为了他曾经踏足过的地方。这种感受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过往经历的回忆,流露出一种淡淡的怀旧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过往生活的感慨,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
不详
元代史学家、文学家。任芜湖县尹三年,不畏权贵,清理积案,严正执法,注重发展农业,深得百姓拥戴,有“教化大行,飞蝗不入境”之誉。在任内,对芜湖名胜古迹,多加保护修葺,据传“芜湖八景”,是其在任时所形成。对每景都题有七律一首(见康熙《太平府志》和《芜湖县志》),常游“荆山寒壁”,因与家乡荆州的荆山同名,所以其有“三年楚客江东寓,每见荆山忆故乡”之句。离任时,对芜湖依念绵绵。后人将荆山之水取名“欧阳湖”,简称“欧湖”,以志纪念
浦口归帆落,沙头行客回。
林间酒旗出,快著一篙来。
寒屋茅檐古,疏烟野树春。
遥遥济川者,应是此中人。
仁皇下诏急求贤,糠秕当时偶在前。
两榜复科新大比,三人联事旧同年。
关山道路寻常梦,台阁风云尺五天。
但使得材今胜昔,吾侪宁复叹华颠。
进讲金华集众贤,礼闱御命拜君前。
花摧蜡炬同清夜,饼餤红绫忆昔年。
龙尾步随黄阁老,鹄头书下紫微天。
南宫群彦时相问,何似官街有米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