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山堂

经营新自翰林公,势压南谯气象雄。

四顾高明千里近,一团苍翠万山丛。

琅邪路入青林转,丰乐泉疏白石空。

唐相若能前此制,当时应不暇怀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丛山堂》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韦骧所作,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画面。诗中以“经营新自翰林公”开篇,巧妙地将人物与景象融为一体,既展现了诗人的才情,也暗示了丛山堂所在之地的非凡气度。接下来,“势压南谯气象雄”,直接点明了丛山堂的地理位置和其独特的气势,仿佛是自然界的主宰,威严而雄壮。

“四顾高明千里近,一团苍翠万山丛”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读者的视野拉远,又拉近,展现出丛山堂周围群山环绕、绿意盎然的壮丽景色。同时,通过“千里近”与“万山丛”的对比,突出了丛山堂的中心地位,以及它与广阔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琅邪路入青林转,丰乐泉疏白石空”则进一步描绘了丛山堂周边的自然景观,琅邪路蜿蜒曲折,穿过茂密的树林,而丰乐泉则从白石间潺潺流过,清幽静谧。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的细腻与生动,也暗示了丛山堂作为一处隐逸之所的宁静与雅致。

最后,“唐相若能前此制,当时应不暇怀嵩”一句,借古喻今,表达了对丛山堂设计者高超技艺的赞赏。这里暗含的意思是,如果唐代的宰相能够在此处建造类似的居所,恐怕也不会有时间去怀念嵩山这样的名山大川,足见丛山堂在设计上的独特魅力和不可替代性。

综上所述,《丛山堂》这首诗通过对丛山堂及其周边环境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理想居所的向往与创造。

收录诗词(1176)

韦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三三年至一一一〇五年。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卒于徽宗崇宁四年,年七十三岁。工诗文。除知袁州萍乡系。历福建转连判官,主客郎中。出为变路提刑。建中靖国初,(公元一一〇一年)除知明州丐宫祠,以左朝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卒。骧著有文集十八卷,赋二十卷,均《宋史艺文志》并传于世

  • 字:子骏
  • 籍贯:钱塘
  • 生卒年:公元一0五三年

相关古诗词

次韵答和叔见招茅庵弈棋

岂弟移风州事稀,何妨退食自逶迤。

新阳来复茅庵暖,喜奉高篇促对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次韵和同游溪北竹园

追攀却忆谪仙诗,曾向东城倒接䍦。

此日清游非痛饮,一时幽趣有枯棋。

鸟声似逐新阳啭,竹色如便晚景迟。

胜概佳辰莫轻寘,看看召节动归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咏雪

密雪乘新腊,凝阴混太清。

洒空寒送色,著物静无声。

舞恨庭除隘,铺宜原野平。

枯株资点缀,朽壤藉包并。

价踊村垆酒,愁添古塞兵。

巧裁梁苑赋,幽动剡溪情。

可庆丰年兆,何虞盭气生。

行看穷岁籥,坐喜覆山城。

远祖篇章在,元侯德政成。

与民为福外,阊阖一心倾。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咏雪霁月夜见简

百尺城头雪月间,城楼更向碧霄干。

优游野步来危坐,彷佛仙踪在广寒。

幽致独为中夜赏,清辉分与近邻看。

瑶台十二传佳句,潇洒高情岂易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