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字碑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

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

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

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形式: 古风

翻译

修炼养气无需多言,心灵谦逊顺应自然。
静时洞察根本,无事时又找谁共论。
真我需与万物相应,但应而不被迷惑。
不被迷惑,本性自守,气息随之回归。
气息回归,内丹自然形成,如太极中的阴阳相合。
阴阳循环,如同雷鸣普照万物。
白云升腾,甘露洒遍世界。
独自享受长生之酒,自在逍遥无人知。
静坐聆听无形的乐曲,洞悉天地变化的奥秘。
总计二十句,确是登天的阶梯。

注释

养气:修炼养气。
忘言:无需多言。
降心:心灵谦逊。
不为:顺应自然。
动静:静时。
宗祖:根本。
寻谁:找谁共论。
应物:与万物相应。
不迷:不被迷惑。
性住:本性自守。
气回:气息回归。
丹自结:内丹形成。
坎离:太极中的阴阳。
普化:普照万物。
一声雷:雷鸣。
甘露:甜美的露水。
须弥:世界的象征。
逍遥:自在逍遥。
谁得知:无人知。
无弦曲:无形的乐曲。
造化机:天地变化的奥秘。
端的:确实。
上天梯:登天的阶梯。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的《百字碑》,是一首道家修炼养生的诗。全诗围绕着修炼养生、养气守静和心灵超脱的主题,体现了作者对道家的理解和追求。

诗中“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表达的是修炼者要收摄六根,不被外界诱惑干扰,要有一颗平常心去面对一切。"动静知宗祖,无事更寻谁"则是说在修炼过程中,对于内在的道法有了深刻的理解,就不需要再去追求其他的东西。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告诉我们,在与万物相处时,要保持本真的状态,不被外界所迷惑。"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指的是当心灵不再迷失时,本性的光明就会照耀出来,而内在的气也会自然归位。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则是道家修炼术语,指的是通过修炼,使精气化为仙丹,与宇宙之气相合。这一段话表达了作者对道家内丹修炼的理解和向往。

"阴阳生返复,普化一声雷"描述的是自然界阴阳交替,万物更新的景象,而“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则是描绘了一种仙境般的美好场景,表达了对超脱尘世、达到道境的向往。

"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表现的是作者通过修炼获得了长生不老的境界,而这种逍遥自在的生活,只有达到这一层次的人才能理解。"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则是说坐在静默中,就能听到天地间没有声音的音乐,洞察到宇宙变化的奥秘。

最后一句“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可能是对前面修炼过程的一种总结,或者是在强调通过这二十句诗文,可以达到通晓天道、登上仙界的地步。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个人修炼经验。

收录诗词(326)

吕岩(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喦。世称吕祖或纯阳祖师,为民间神话故事八仙之一。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 号:纯阳子
  • 籍贯:自称回道

相关古诗词

谷神歌

我有一腹空谷虚,言之道有又还无。

言之无兮不可舍,言之有兮不可居。

谷兮谷兮太玄妙,神兮神兮真大道。

保之守之不死名,修之炼之仙人号。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本不远离,身还不见。

炼之功若成,自然凡骨变。

谷神不死玄牝门,出入绵绵道若存。

修炼还须夜半子,河车般载上昆崙。

龙又吟,虎又啸,风云际会黄婆叫。

火中姹女正含娇,回观水底婴儿俏。

婴儿姹女见黄婆,儿女相逢两意和。

金殿玉堂门十二,金翁木母正来过。

重门过后牢关锁,点检斗牛先下火。

进火消阴始一阳,千岁仙桃初结果。

曲江东岸金乌飞,西岸清光玉兔辉。

乌兔走归峰顶上,炉中姹女脱青衣。

脱却青衣露素体,婴儿领入重帏里。

十月情浓产一男,说道长生永不死。

劝君炼,劝君修,谷神不死此中求。

此中悟取玄微处,与君白日登瀛洲。

形式: 古风

豆叶黄

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

一个鱼儿无觅处,风和雨,玉龙生甲归天去。

形式: 词牌: 忆王孙

闲题

独自行来独自坐,无限世人不识我。

惟有城南老树精,分明知道神仙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明胎息

密室静存神,阴阳重一斤。

炼成离女液,咽尽坎男津。

渐变逍遥体,超然自在身。

更休功业满,旌鹤引朝真。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