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

形式: 古风 押[皓]韵

翻译

明亮鲜艳的早春梅花,在东南方向的枝头最先开放。
拿在手中欣赏还未满足,花朵似乎就在手中渐渐凋谢。
花香消散在手掌之间,令人惆怅并勾起心中的思绪。
难道没有后来开放的花,只是怀念这最先绽放的美好。

注释

灼灼:形容光彩鲜明的样子。
早春梅:早春时节开放的梅花。
持来玩:拿起花来欣赏。
未足:还没有看够。
花向手中老:比喻花朵在手中慢慢凋零。
怀抱:心中的情感。
岂无后开花:难道没有后来开放的花朵。
先开好:先开放的花更美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梅花竞相开放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早春梅花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赏和留恋,也流露出一种期待和珍惜之情。

"灼灼早春梅,东南枝最早"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早春梅花的生机与独特之美。这里的“灼灼”形容梅花盛开的景象,给人以鲜明而深刻的视觉体验。

"持来玩未足,花向手中老"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和珍惜。诗人似乎将梅花摘下,用手捧住,却又不忍心长时间地握着它,因为这样会看到花瓣渐渐凋零。

"芳香销掌握,怅望生怀抱"这两句则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梅花的芳香在手中逐渐消散,让人不禁产生出一种悲凉和留恋之情,想要将其拥入怀中,以此来延续这种美好的瞬间。

"岂无后开花,念此先开好"最后两句,诗人似乎在安慰自己,尽管现在的梅花已经凋谢,但总会有新的花朵开放。这里流露出一种对生命和自然周期的接受与期待,也是对当前美好时光的一种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早春梅花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自然之情,同时也寄寓了一种对于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期待。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寄隐者

卖药向都城,行憩青门树。

道逢驰驿者,色有非常惧。

亲族走相送,欲别不敢住。

私怪问道旁,何人复何故。

云是右丞相,当国握枢务。

禄厚食万钱,恩深日三顾。

昨日延英对,今日崖州去。

由来君臣间,宠辱在朝暮。

青青东郊草,中有归山路。

归去卧云人,谋身计非误。

形式: 古风

寄微之三首(其一)

江州望通州,天涯与地末。

有山万丈高,有江千里阔。

间之以云雾,飞鸟不可越。

谁知千古险,为我二人设。

通州君初到,郁郁愁如结。

江州我方去,迢迢行未歇。

道路日乖隔,音信日断绝。

因风欲寄语,地远声不彻。

生当复相逢,死当从此别。

形式: 古风

寄微之三首(其二)

君游襄阳日,我在长安住。

今君在通州,我过襄阳去。

襄阳九里郭,楼堞连云树。

顾此稍依依,是君旧游处。

苍茫蒹葭水,中有浔阳路。

此去更相思,江西少亲故。

形式: 古风

寄微之三首(其三)

去国日已远,喜逢物似人。

如何含此意,江上坐思君。

有如河岳气,相合方氛氲。

狂风吹中绝,两处成孤云。

风回终有时,云合岂无因。

努力各自爱,穷通我尔身。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