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寺庙内的宁静与生机,以及诗人对官职与责任的深刻思考。首句“晓天楼殿倚空虚,尚见星辰落落疏”以晨曦中的楼阁与稀疏的星辰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深远的氛围。接着,“鹊动高林人起后,马嘶残月客行初”两句,通过鹊鸟的活动和马匹的嘶鸣,生动地展现了生命的复苏与旅人的启程,将自然界的活力与人类活动巧妙融合。
“偶来作尉聊驱盗,岂谓论功得谤书”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官职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他或许偶尔担任地方官吏,旨在维护治安,却未曾料到因此招致非议。这种自我反思和对世俗评价的淡漠,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高尚。
最后一句“但使一方无犬吠,即看黄纸下新除”则道出了诗人真正的追求——希望所管辖之地安宁和谐,百姓生活无忧。在他看来,这才是官员真正值得追求的目标,即使因此受到误解或责难,也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整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官职意义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