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知贡举晁迥(其一)

礼闱选士古称难,都为升沉咫尺间。

较艺清时公道在,抡材应得惠人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翻译

古代选拔人才的考试非常严格,因为成功与否往往就在咫尺之间。
在公正的时代,评判艺术才华的标准依然存在,选拔人才应当惠及世间众人。

注释

礼闱: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如明清时期的会试。
选士:选拔人才。
称难:被认为很难。
都为:全都是因为。
升沉:升迁或沉沦。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比喻成败差距很小。
较艺:比较技艺或才能。
清时:公正的时代。
公道:公平的道理,公正的标准。
抡材:选拔人才。
惠人寰:使世人受益。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恒的作品,名为《赐知贡举晁迥(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表达对科举制度的一种反思和批判。

“礼闱选士古称难”这句,指的是自古以来通过科举选拔人才之事极为不易。这其中的“礼闱”,即考场的门,也代指整个科举考试。诗人提及此事,可能是在感慨历代科举的艰辛。

接着,“都为升沉咫尺间”则是对这种选拔方式的一种讽刺和无奈。在古代,官员往往通过“升”(晋升)或“沉”(降职)的方式进行人事调动,而“咫尺”,即量度工具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权力在手的主考官一念之转,就能决定一个士子能否金榜题名。这两句诗,揭示了科举选拔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较艺清时公道在”这句话,则表明诗人对于当下能够秉持公正、以才华为准的选拔方式感到欣慰。这里,“较艺”,是指通过比较文学艺术成就来选拔人才;“清时”,则可能是指科举考试的环境和氛围得到净化。

最后,“抡材应得惠人寰”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公正选拔方式能够造福于人的美好愿望。在这里,“抡材”,即挑选人才;“惠人寰”,是指对百姓大众有利益,寰意为广泛无边。

总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科举选拔制度的复杂情感,同时也表达了一种理想,即希望通过公正、清明的选拔方式来发现和培养人才,从而造福社会。

收录诗词(29)

赵恒(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母为元德皇后李氏。至道元年(995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恒。至道三年(997年),即位。乾兴元年(1022年),驾崩,年五十五,在位二十五年。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葬永定陵。后累加谥至膺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他,其目的在于鼓励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使得宋朝能够广招贤士治理好天下

  • 生卒年: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赐道人郑隐归山

尽日临流看水色,有时隐几听松声。

遍游万壑成嘉遁,偶出千峰玩治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赐僧义澄

止观心地法,色相本皆空。

禅慧明宗性,超然万法中。

形式: 五言绝句 押[东]韵

海棠(其一)

春律行将半,繁枝忽竞芳。

霏霏含宿雾,灼灼艳朝阳。

戏蝶栖轻蕊,游蜂逐远香。

物华留赋咏,非独务雕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海棠(其二)

翠萼凌晨绽,清香逐处飘。

高低临曲槛,红白间纤条。

润比攒温玉,繁如簇绛绡。

尽堪图画取,名笔在僧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