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过海安来柰若何,舟人去后马临河。
若非神物扶忠直,世上未应侥倖多。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爱国将领文天祥所作,名为《闻马》。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忧国忡民之情和坚定的忠诚态度。
"过海安来柰若何"一句,表达了对远方战事的关切和不安,"柰"字在这里可能是指边塞或军事要冲,诗人通过这个问句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安全的担忧。
"舟人去后马临河"则描绘了一幅战争后的场景,舟船离开后,只剩下战马守候在河岸,这是对战争氛围的一种刻画,也象征着战争的惨淡和无常。
"若非神物扶忠直,世上未应侥倖多"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品德的坚持和对正义之士的赞颂。在这里,“神物”指的是那些能够保护和支持忠良之人的道德力量或精神象征。诗人认为,若没有这些力量的扶持,在世间确实难以看到真正的忠直之士。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忠诚品质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以及在乱世中坚守正道的决心。
不详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北来追骑满江滨,那更元戎按剑嗔。
不是神明扶正直,淮头何处可安身。
团练濠州庙赣川,官其二子赐良田。
西台捕逐多亡将,还有焚黄到墓前。
虎牌毡笠号公卿,不直人间一唾轻。
但愿扶桑红日上,江南匹士死犹荣。
天地虽宽靡所容,长淮谁是主人翁。
江南父老还相念,只欠一帆东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