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莫问秋风八月槎,一蓑欲老水之涯。
笔床茶灶肯同住,毕竟吾宗是作家。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方岳的作品,名为《次韵方教采芹亭(其五)》。从这短小的四句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态度的体现。
"莫问秋风八月槎,一蓑欲老水之涯。"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和个人境遇的淡然态度。“秋风”和“八月槎”描绘出初秋的景象,自然界已经有所转变,而“一蓑欲老水之涯”则透露诗人对自己年华已高、生活平淡无奇的感慨。这里,“蓑”指的是古代渔夫用以避风雨的小屋,引申为隐居之处;“水之涯”,即河岸或溪边,也可以理解为远离尘嚣的地方。
"笔床茶灶肯同住,毕竟吾宗是作家。"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自豪。在这里,“笔床”和“茶灶”都是书房生活的象征,而“肯同住”,则显示出诗人愿意长久地沉浸在这份平静而专注的写作氛围中。“毕竟吾宗是作家”这一句,既是对自我文学身份的肯定,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文学事业的坚持和热爱。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意境鲜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变迁时的超然态度,以及他对文学创作不渝的追求。
不详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终日看山自一奇,寒溪更与月相宜。
采芹人去夜岑寂,政是先生得意时。
山自西来玉作层,千峰住处一溪萦。
宜晴宜雨乍明灭,不是老天无十成。
手斸风烟不占多,春来物物是阳和。
极知山与诗为地,老去无诗奈若何。
研朱滴露月三更,见说群书作堵环。
君自苦于经传癖,不如借我去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