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述三首(其三)

长林柘蒸雾,风月开我斋。

饥颜撷瑶草,抚已有深怀。

王风去已久,浇俗流无涯。

民萌既不悟,智者崇厉阶。

寒江湛碧水,秋海峨丹崖。不识猗玗子,聱?与世乖。

形式: 古风 押[佳]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景色与社会现实的对比,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首句“长林柘蒸雾”描绘了一幅雾气缭绕、林木茂盛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接着“风月开我斋”则将自然界的美好引入诗人的心中,仿佛清风明月为他的书房打开了门户,带来心灵的慰藉。

“饥颜撷瑶草,抚已有深怀”两句,诗人以“饥颜”自喻,表达了内心的空虚和渴望。他采摘瑶草,抚触着这些象征高洁之物,内心深处涌起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王风去已久,浇俗流无涯”揭示了社会风气的变迁,古代的美德已远离久远,世俗的风气却如同江河般无尽流淌,难以遏制。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道德沦丧的忧虑。

“民萌既不悟,智者崇厉阶”指出民众尚未觉醒,而明智之人却在追求错误的道路,暗示了社会变革的艰难和复杂性。

“寒江湛碧水,秋海峨丹崖”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寒江碧水与秋海丹崖相映成趣,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

最后,“不识猗玗子,聱?与世乖”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巨大差距的感慨。他似乎在寻找那个理解自己、与世俗格格不入的“猗玗子”,但又似乎意识到这种寻找可能是徒劳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社会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收录诗词(58)

李玮(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蚕妇吟

朝采桑,暮采桑,不梳不洗朝夜忙。

待得三眠成茧后,贫家丝入富家箱。

蚕痴为我作丝茧,妾痴为彼成衣裳。

将丝卖人不足悔,可怜丝贱桑叶贵。

君不见东邻花开任鸟啄,何不栽桑饱蚕腹。

形式: 古风

田翁乐

篱边残雪拥柴门,田翁檐下暴朝暾。

箸叩瓦盆歌一曲,垆煨紫芋引诸孙。

粟满篝车年岁熟,长官徵税四限足。

老来不识县前街,冯仗馀生醉茅屋。

形式: 古风

短歌行

湖山为主我为客,寻常相见成莫逆。

推篷醉卧天垂青,鼓枻长歌鸟逾白。

松树嶂,蓬花洋,清閒心地风来香。

未能陶岘携声乐,自有虚舟小洞房。

形式: 古风

五月四日春阳席上饮饯殊鳞

君不见人生百岁羊脾熟,朝睹青丝暮鬓秃。

即今六十坐卧多,空忆当年健如犊。

又不见功名利害机相成,五鼎致养五鼎烹。

即今贫贱终自爱,胡不对酒欢平生。

春阳门内当佳节,薰风吹动榴花缬。

溯思此地酌昌阳,不觉三度与君别。

与君别,为君歌,君行必道江之沱。

灵桥桥上试回首,江云变态今如何。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