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片帆絓处芦花白。痛年少、经兵革。
庾信江陵归未得。
教兵城下,高迁屯畔,一夜寒涛坼。
东来西往看如织。问谁是、当时客。
睹此芒芒百思集。
素车何在,乌鸢散尽,犹有人沾臆。
这首清代毛奇龄的《青玉案·其二》以渡江为背景,表达了对战乱中人事变迁的感慨。开篇“片帆絓处芦花白”,描绘了一幅江边凄凉的画面,一片孤舟被芦花围绕,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孤独与荒凉。接着,“痛年少、经兵革”直接点出战乱给年轻人带来的痛苦和青春的消逝。
“庾信江陵归未得”引用了庾信的典故,暗示了诗人自己或他人流离失所、无法回归故乡的境况。“教兵城下,高迁屯畔,一夜寒涛坼”进一步渲染了战事的紧张和环境的恶劣,夜晚的寒涛声更增添了愁苦之情。
“东来西往看如织”形容人流频繁,如同织布般密集,但“问谁是、当时客”却揭示了人们对于过去的怀念和身份的迷失。最后,“睹此芒芒百思集”表达了诗人面对眼前景象的深深思索,以及对过去的追忆。
“素车何在,乌鸢散尽,犹有人沾臆”以素车(白色的车子,常用于丧事)和乌鸢(象征死亡和哀伤)的意象,寓言战乱后的荒凉和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尽管物换星移,仍有情感难以割舍。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战乱时期人生的深刻反思和无尽哀思。
不详
文学家,与兄毛万龄并称为“江东二毛”。原名甡,又名初晴,又字于一、齐于,又号初晴、晚晴等。以郡望西河,学者称“西河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参与抗清军事,流亡多年始出。康熙时荐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充明史馆纂修官。寻假归不复出。治经史及音韵学,著述极富。所著《西河合集》分经集、史集、文集、杂著,共四百余卷
梨花亸鹊惊春雪,柳曲迎车怯晓风。
篮外蝶衣笼画粉,楼头凤蜡泻珠红。
熏迷银叶怜妆坼,露压金槽滴睡浓。
无奈景阳钟隐隐,数声和月到帘栊。
春还绣陌桃初落,日映璚绡幕半遮。
黄点额头花胜结,红抽靴子蒯绳芽。
妒蛾筝合矜秦赵,细犊车香绕狭斜。
空有侍中夸易识,难忘一笑在东家。
吴娃窈窕裁芳纻,楚竹参差聚列星。
歌扇影回屏半褶,舞裙丝挂箔头钉。
觞迎水曲翻龙㔶,车转花梢动鸽铃。
天上旧曾听鼓瑟,归来几度暮山青。
董贤馆外骄騧骋,班氏门前冷鸟啼。
湘浦芰裳迷蔡北,秦台苏合出乌西。
针萦鸾缕愁丹缠,灯满蚕塸怨赤蹄。
难与故夫携束素,重逢但唱杞梁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