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四首(其六)

无诸比丘名近悦,为母王氏请普说。

妙喜便登曲录床,忉忉怛怛恣饶舌。

从来法本离言诠,不假思量与分别。

说甚地狱及天堂,四圣六凡俱泯绝。

纵有魔王欲作难,金刚宝剑当头截。

王氏养子要参禅,只这一念永不灭。

弹指顿明诸法门,释迦弥勒齐超越。

还如涂毒鼓当轩,一击闻之皆脑裂。

无边烦恼悉蠲除,夙业旧殃汤沃雪。

末后一句为重宣,凝然万里一条铁。

形式: 偈颂

翻译

没有名叫近悦的比丘,为王氏母亲请求讲解佛法。
妙喜法师登上讲经台,滔滔不绝地讲述佛法。
佛法本就超越语言表达,无需思考和分别理解。
不论地狱还是天堂,四圣六凡的概念在此都消失无踪。
即使魔王设法阻挠,金刚宝剑也能斩断困难。
王氏养育的儿子要修禅定,这坚定的决心永不消减。
一弹指间,所有法门豁然开朗,连佛陀和弥勒也难以企及。
就像有毒的鼓声震耳欲聋,一听之下皆能破除迷惘。
所有的烦恼都被消除,过去的罪孽如同热水洗涤。
最后的结语再次强调,坚定如万里长铁般清晰无比。

注释

近悦:比丘的名字。
妙喜:法师名。
曲录床:讲经台。
忉忉怛怛:形容滔滔不绝。
金刚宝剑:象征佛法的力量。
参禅:佛教修行的一种方式。
涂毒鼓:比喻强烈震撼人心的事物。
夙业旧殃:过去的罪孽。
凝然:坚定的样子。
万里一条铁:形容坚定如铁,不可动摇。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由释宗杲所作,名为《偈颂十四首(其六)》。诗人以无诸比丘的名义,为王氏母亲祈请佛法讲解。他描述了妙喜法师登上讲坛,滔滔不绝地讲述佛法,强调佛法本自超越语言文字,无需思维分别。他提到地狱、天堂等概念,旨在破除众生对生死轮回的执着,指出修行的关键在于当下的一念不灭,通过禅定顿悟法门。

诗人运用比喻,将佛法的威力比作金刚宝剑,能斩断一切烦恼,甚至比涂毒鼓的震撼力还要强烈,一击之下,烦恼尽除,如同洗涤旧业的热水。最后以“凝然万里一条铁”作结,象征佛法的坚定和力量,直指人心,直达真理。整体上,这首诗寓教于喻,富有禅意,展现了禅宗修行的直接与深刻。

收录诗词(425)

释宗杲(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 字:昙晦
  • 籍贯: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
  • 生卒年:1089~1163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四首(其四)

女流中有大丈夫,示现其身化其类。

以戒定慧解脱法,摄彼贪欲瞋恚痴。

虽处于中作佛事,如风行空无所依。

过去未来及现在,尘沙诸佛及菩萨。

异口同音发是言,善哉奇特世希有。

心源清净无忧喜,不作无喜无忧想。

逢场作戏随世缘,而于世缘无所著。

六月火云烧碧空,雷声忽震三千界。

销除热恼获清凉,是彼丈夫诞时节。

我说此偈助光明,普施法界诸女人。

形式: 偈颂

偈颂十四首(其一)

普提宿将坐重围,劫外时闻木马嘶。

寸刃不施魔胆碎,望风先已竖降旗。

形式: 偈颂

寂音尊者赞

头如杓,面如楪。口无舌,说无竭。是而非,同而别。

种空华,抽暗楔。死木蛇,活如蝎。击涂毒,脑门裂。

是阿谁,甘露灭。

形式:

寄归宗华侄禅师

坐断金轮第一峰,千妖百怪自潜踪。

年来又得真消息,说道杨岐正脉通。

形式: 七言绝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