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守李士宁劝农之日朝廷遣使召为大兴府尹郡人为图其事求予赋诗以记

晴川迟日明花柳,酒帘乐器村村有。

承平官府劝农来,竹马齐迎贤太守。

自从太守到南徐,春衣有帛食有鱼。

男耕女织不用劝,连冈断垄皆新畬。

今年又见祠田祖,牢醴香肥杂歌舞。

乌犍受策自扶犁,东风霎霎吹灵雨。

柔桑枝上啭黄鹂,树下父老相支携。

官曹抱瓮贮浓酒,移馔芳亭随所宜。

老农得饮增欢喜,起听训言书满纸。

朝廷无以我公归,坐使风移民俗美。

我公归去民何从,作图赖与奏天聪。

常遣太守如我公,我民至老歌年丰。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吴当的诗描绘了南徐守李士宁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深入乡村劝农的场景。诗中通过“晴川迟日明花柳”展现出明媚的春景,酒旗飘扬、乐器声声,村庄一派祥和景象。官员们前来助兴,孩子们欢天喜地迎接太守,反映出当地百姓对他的尊敬和欢迎。

太守的到来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如“春衣有帛食有鱼”,男耕女织的劳动场景和谐,田地得到了精心管理。“祠田祖”活动热闹非凡,乌犍耕田,春风化雨,桑树枝头黄鹂鸣叫,老少欢聚一堂。官员们热情款待,老农因能饮酒听教诲而喜悦,对太守的政绩赞不绝口。

诗的结尾表达了对李士宁的留恋和期待,希望朝廷能留住这样有德的官员,让良好的风气延续,同时呼吁未来的太守都能像他一样造福百姓。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生动展现了古代官员亲民爱民的场景,以及地方风俗的淳厚。

收录诗词(523)

吴当(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字:伯尚
  • 籍贯:抚州崇仁
  • 生卒年:1297—1361

相关古诗词

潘子华画上京花鸟

滦阳三月雪正飞,陇树四月青红稀。

白翎啄沙黄草薄,阿蓝短翅寒相依。

南薰吹水振群蛰,满川花草浓云湿。

穹庐露冷牛马肥,蒺藜沙上西风急。

潘侯妙笔留神都,金莲紫菊谁家无。

江南莺花春冉冉,谁写当年蛱蝶图。

形式: 古风

栖鹊图

江空月冷霜如水,双鹊梢头飞不起。

钱侯写生苦逼真,淡墨萧疏妙难似。

君不见上林高树拂云齐,托巢生子总相宜。

愿尔朝朝来报喜,春风长在万年枝。

形式: 古风

野航亭为陈晋赋

山人筑居青涧傍,数间矮屋如舟航。

清风粼粼白石烂,满目野水凝秋光。

浴水凫鹭閒来去,凭栏总是沧洲趣。

竹间凉月白纷纷,更似芦花最深处。

高情阅世犹虚舟,久矣委心从去留。

秋风不待归张翰,夜雪每疑来子猷。

儿童忽报前川涨,云雾轩窗九天上。

故园梦断酒初醒,落日遥闻采莲唱。

西安城边芳草多,乱汀横渚尽烟波。

纫兰为佩寄远道,又恐閒门无客过。

迢递江南望江北,住久岂知身是客。

多情我自爱桐乡,自信鸥盟寒不得。

亦有扁舟彭蠡宾,别却槎头今几春。

明朝便合投簪笏,向子亭边与卜邻。

形式: 古风

徐州赠同邸客

临川山人来作客,万里携书上京国。

朔风吹起黄河冰,河上行舟带寒色。

穷冬雪花三尺深,客窗抱膝惟长吟。

夜闻解鞍有同邸,晨即市酒开囊金。

举杯殷勤相为语,家在单州闾巷里。

庭闱有亲七十馀,阖家稚耋数百指。

上堂称寿春熙熙,下堂服劳日济济。

门户有子应晨昏,盘飧任妇承甘旨。

东风吹绿牛羊肥,良田自足供锄犁。

夹溪桃李炫晴昼,映阶萱草迎春辉。

共知吾邦是乐土,男勤耕桑女织组。

贸迁有货居廛市,岁时无事烦官府。

家人老大不出门,长儿近日游荆楚。

阿婶爱孙如至宝,尽室悲惊为愁苦。

予情触此更皇皇,远出求之来侍旁。

贤愚不足挂怀抱,夙夕忍此慈心伤。

我闻斯言亦感激,秉彝至德各有常。

尔能慈孝出天性,笃行自足为义方。

责善恐违贤圣训,至诚可贯金石刚。

琴瑟在御良燕喜,埙篪迭奏成雁行。

庭前綵服列三世,人生至乐乐未央。

酒酣为子歌慷慨,持赠可比黄金珰。

嗟予霜露兴惨怆,蓼莪三复劬劳章。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