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相山赠心印上人

上人家在衡山陬,好奇早作黔山游。

锡飞杯渡不知远,荒山宴坐忘春秋。

中年乡思不可鞚,七十二峰时入梦。

于今了了复玄玄,如叶脱枝茧离瓮。

山中宝相比月圆,楼阁虚明秋照天。

我心怀归不能语,却觅来途下山去。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衡山宝相山的深深向往和独特体验。首句“上人家在衡山陬”点出诗人所拜访之处位于衡山深处,接着“好奇早作黔山游”表达了他对探索未知山水的好奇心。诗人沉醉于山中的神秘与宁静,“锡飞杯渡不知远,荒山宴坐忘春秋”,形象地展现了他在山中品茗赏景,时间仿佛停滞的场景。

“中年乡思不可鞚”一句,流露出诗人中年时浓厚的思乡之情,而衡山的七十二峰时常入梦,成为他情感寄托的对象。“于今了了复玄玄”可能暗示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心境变得深邃而玄妙。“如叶脱枝茧离瓮”则以自然之物比喻心境的解脱与超脱。

“山中宝相比月圆,楼阁虚明秋照天”描绘了山中景色的皎洁与空灵,宛如明月当空,楼阁映照秋色,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受。然而,尽管美景令人心动,诗人“我心怀归不能语”,内心深处的归乡之情难以言表,只能选择下山离去。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衡山宝相山的景色和诗人的情感变化,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又眷恋乡土的复杂心境,富有哲理意味。何绍基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让人回味无穷。

收录诗词(181)

何绍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别居士,晚号蝯叟。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

  • 字:子贞
  • 号:东洲
  • 籍贯:湖南道州(今道县)
  • 生卒年:1799-1873

相关古诗词

罗苏溪前辈赠石溪上人画幅

苦瓜之前雪个后,吾乡画禅来石溪。

直从幽异入坚浑,与两佛子殊町畦。

云游日被洞壑裹,笔落能使狌鼯啼。

此幅著意更深远,烟雨一黑天为黳。

荒荒水光树不辨,黯黯苔气云含凄。

入佛入魔信有此,湘君山鬼群来栖。

蒙君持赠副所愿,既到画处心沈迷。

挂壁两日侧卧视,傍偟悚仄不能携。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九月二十日潘德舆招饮海山仙馆即事有作(其一)

主客携樽共一痴,明窗读画且谈碑。

镂成书苑千家石,笼得才人几辈诗。

能使古贤依我活,感怀时事更谁推。

肯教白日堂堂过,跌宕还思幼好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月二十日潘德舆招饮海山仙馆即事有作(其二)

看山欲遍岭南头,送尽人间烂漫秋。

花气化云成宝界,海光如镜照飞楼。

千林暮色生凉思,一发中原感客游。

风浪无声天浩荡,可能容易著间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九月二十日潘德舆招饮海山仙馆即事有作(其三)

桂子香余菊正开,朋簪回首二年杯。

木奴坐看千头熟,查客谁期万里来。

云水空明入图画,海天清宴好楼台。

面纹未觉观河皱,一笑何曾岁月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