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猿惊鹤怨不知处,虎据龙蟠空见山。
芳草路随流水远,老僧心共白云闲。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俗纷争的超脱和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
“猿惊鹤怨不知处”用意象生动的手法,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不愿意卷入世间纷争的状态。猿(猿指猴子)惊吓了鹤,鹤便怨恨,然而这种怨恨在诗人这里却变得无从寻觅,因为他已经远离了那种需要斗争和怨恨的地方。
“虎据龙蟠空见山”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脱的意境。虎据(老虎占据)和龙蟠(龙盘绕)的形象本应是威猛与力量的象征,但在这里却被描述为“空见山”,这表明诗人眼中的世界已经超越了物质的强弱之分,看到的是一派自然景观。
“芳草路随流水远”则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趣。芳草如织,道路蜿蜒曲折,伴随着流水向远方延伸,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也隐含了诗人内心对于远离尘世、寻求清净之地的向往。
“老僧心共白云闲”直接点出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老僧,意指修行多年的僧侣,他的心与天上的白云相伴,是一种极致的宁静和淡泊。这一句不仅表达了对佛法修持的追求,也象征着诗人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是诗人内在情感和哲学思考的外化表现。
不详
海上帆来何处客,烟中犬吠几人家。
云寒雁影翻红照,水落鸥群占白沙。
云引踏青客,寻山西出城。
始知图画上,今日有人行。
功业终令万古传,岂惟文采动当年。
曲江相继成双庙,庆历同称有四贤。
八十丈晴虹卧影,一千顷碧玉无瑕。
几多风月输诗客,无限苇芦属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