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龙泉寺旧有寿山石刻十六应真象庚子兵乱失其二邵伯絅于厂市见二像购归寺中恰合洵异事也绘图徵题为赋二绝(其二)》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夏孙桐所作。诗中描绘了巧遇失散文物的奇缘,以及对佛法之力的赞叹。
首句“巧遇珠还信胜因”,巧妙地将失而复得的文物比作明珠,暗喻在佛法的引导下,事物得以圆满回归,暗示了因果报应的哲学思想。次句“多君佛国助扶轮”,进一步强调了佛法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恢复秩序中的作用,如同佛国之光照亮黑暗,扶持轮转,使世界恢复平衡。
后两句“不须更补东坡赞,世少降龙伏虎人”,则表达了对当前社会中缺少能如苏轼般以文才和智慧解决复杂问题的人的感慨。苏轼的赞语在这里被省略,意味着无需再寻找赞美之词,因为现实世界中已鲜少有人能够像他那样降服龙虎,即比喻解决难题的能力。整首诗通过这一系列的意象和对比,既展现了对历史文物的珍视,也蕴含了对社会现状的反思,以及对佛法智慧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