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感遇二首(其一)》由金末元初时期的诗人王浍所作。诗中以“迅景走北陆,高木交翔风”开篇,描绘了时间飞逝、万物更迭的景象,暗示着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接着,“众情悦妖冶,岂云惠其终”,表达了人们往往被眼前的繁华所迷惑,忽视了最终的结果,暗含对人性的批判。
“万事无不有,流转大化中”进一步阐述了世间万物皆有其变易之道,强调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而“古来论成败,咄咄鱼为龙”则通过历史上的成败得失,比喻人生中的起伏变化,提醒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一时的得失。
后半部分“牛车窜下国,势异情则同”以“牛车窜下国”的形象,象征社会变革中的个体命运,尽管形势不同,但人们的情感和命运却有着相似之处。接着,“征诛继揖让,桓桓汤武功”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两种状态,赞美了商汤的武功,同时也反思了权力与和平之间的关系。
最后,“彼美二三子,一笑清酤空”表达了对那些在乱世中仍能保持乐观态度、享受生活的人们的赞美,以及对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世事变迁的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