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老君像》由明代诗人张宁所作,通过对老子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首联“太史传疑迹未磨,犹龙人物更谁过”,开篇即以疑问之笔,引出对历史传说中老子形象的探讨。太史所记载的疑点未被彻底澄清,老子作为神秘人物的地位更加凸显,无人能超越其影响力。
颔联“流沙西去青牛远,函谷东来紫气多”,通过地理方位的对比,描绘了老子西行至函谷关的壮丽景象。青牛象征着老子的智慧与超脱,而紫气则预示着其思想的深远影响。这一联不仅展现了老子的行踪,也暗示了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颈联“文字五千流绝简,虚无八九藉馀波”,进一步揭示了老子思想的核心——《道德经》五千言的深邃与广泛影响。同时,“虚无”二字则体现了道家哲学中对自然与宇宙本质的追求,以及对物质世界相对性的理解。
尾联“元玄台下孤松老,节错根盘奈尔何”,以自然景观为喻,表达了对老子哲学持久生命力的赞美。孤松象征着老子思想的坚韧不拔,即使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屹立不倒。而“节错根盘”则寓意着老子思想的复杂性和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其核心价值始终不变。
整首诗通过对老子形象和思想的描绘,展现了对道家哲学的深刻理解和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