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朱应登所作的《赠别黄子和》。全诗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黄子和的深厚情谊以及分别时的不舍与无奈。
首句“举世昧所钦,见客随谐嬉”,描绘了世人的冷漠与浮躁,人们往往只追求表面的欢愉,而忽视了真正的情感交流。接着,“良朋久寂寥,十载惟君知”点明了诗人与黄子和之间深厚的友谊,十年间只有黄子和能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把袂执素手,欢悰不自持”写出了两人相聚时的喜悦与激动,手牵手的场景充满了温馨与亲密。然而,“人事忽生变,与君长别离”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分别,让人心生悲凉。
“膏车岐路侧,欲发更迟疑”描述了诗人准备离开时内心的矛盾与犹豫,他希望在分别前再多停留片刻,但现实的无奈让他不得不踏上旅程。接下来,“虚名夏厨蝇,短景朝华枝”运用比喻,将虚名比作夏日厨房里的苍蝇,短暂而毫无意义;将短暂的生命比作早晨的花朵,美丽却易逝。
“两心各相许,脉脉无一词”表达了诗人与黄子和之间深刻的理解与默契,即使不说一句话,也能感受到对方的心意。最后,“浊泥愧清尘,何以备驱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为朋友提供实际帮助的愧疚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两人友谊的纯洁与高尚。
“盟言愿有终,白首以为期”则是诗人对友情的坚定承诺,即使年老白头,这份友谊也不会改变。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分别的哀愁,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