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梁感怀

天子昔封禅,吾叔从金舆。

回首泰山下,出建双隼旟。

来寻观鱼台,遂远承明庐。

当时十五咏,萤照墨石书。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翻译

昔日天子举行封禅大典,我的叔父跟随乘坐华丽的金车。
回望泰山脚下,他走出宫殿,升起两面鹰隼旗帜。
接着寻找观鱼台,又前往远方的承明庐。
那时他曾写下十五首诗,只用萤火虫光照着墨石记录。

注释

封禅: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大典,以示受命于天,天下太平。
金舆:指古代帝王乘坐的华丽车辆,象征尊贵和权力。
回首:回头看,表示回忆或回顾过去。
承明庐:汉代宫中供群臣值班休息的地方,这里代指朝廷或官署。
十五咏:指创作的十五首诗篇。
萤照墨石书:用萤火虫微光照亮墨写的书籍,形容条件艰苦或环境简陋。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天子封禅的盛景,诗人回忆起自己的叔父曾伴随天子乘坐华丽的金舆,一同前往泰山进行祭祀大典。他们行至泰山脚下,叔父还特意寻找了观鱼台,并远游至承明庐。诗人感慨万分,想起当年十五岁的自己,曾在这些地方留下了墨迹,而那些字句如今只能被萤火虫微光照亮,如同历史的尘埃中闪烁的记忆。整首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沉淀的深深感慨。梅尧臣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古代皇家盛典与个人情感交织的画面。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糟淮鲌

寒潭缩浅濑,空潭多鲌鱼。

网登肥且美,糟渍奉庖厨。

昔闻渔父贤,尝勉楚人餔。

楚人怀沙死,葬腹千岁馀。

今兹有遗意,敢共杯盘疏。

形式: 古风

襄城对雪(其二)

登城望密雪,浩浩川野昏。

谁思五原下,甲色千里屯。

冻禽立枯枝,饥兽齧陈根。

念彼无衣褐,愧此貂裘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襄城对雪(其一)

风急夜窗鸣,暗知庭下积。

晓幔忻以捲,虚堂睡成癖。

飘飖初萦林,凌乱欲侵席。

拥扉人莫扫,何似袁家宅。

形式: 古风 押[陌]韵

邃隐堂

大梁车马地,尘土飞百尺。

贤愚走其间,朝暮不见迹。

北望天波门,垣垣宗室宅。

宗室令王孙,爱书轻玉帛。

华宇何深沈,但闻列图籍。

曲房有窈窕,空自事眉额。

体胖生粹和,安在处岩石。

古来为善乐,岂以歌钟适。

形式: 古风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