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公井

寥寥武城宰,遗井虞山阴。

千载汲未竭,九仞功应深。

艺囿自可灌,道源谁复寻。

弦歌听已歇,瓶绠看还沉。

无为渫弗食,恻恻起叹音。

一瓢乐未改,庶几回也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言公井》,通过对武城宰遗井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贤者德行与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后人未能深入探寻和承继这些美德的感慨。

首句“寥寥武城宰”,寥寥数语点出井的主人曾是武城地方的官员,其人虽已不在,但井的存在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次句“遗井虞山阴”进一步描绘了这口井的位置,位于虞山之阴,显得静谧而深远。

“千载汲未竭,九仞功应深”两句赞美了古人的深厚德行和卓越贡献,即使岁月流转,这口井仍然供人汲取,象征着他们的精神犹如深井,永不枯竭。接下来,“艺囿自可灌,道源谁复寻”暗示了古人留下的艺术和道德源泉,后世之人似乎并未充分发掘和传承。

“弦歌听已歇,瓶绠看还沉”通过“弦歌”和“瓶绠”的意象,描绘了井边往昔的热闹与现今的寂静,表达了一种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失落感。“无为渫弗食,恻恻起叹音”表达了诗人对后人不珍惜前人遗产的惋惜,以及内心的悲凉叹息。

最后两句“一瓢乐未改,庶几回也心”寄寓了希望,尽管世事变迁,但如能从这口井中汲取到快乐和智慧,或许能激发人们回归淳朴和高尚的精神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井为载体,寓言深刻,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体现了高启对传统美德的珍视和呼唤。

收录诗词(921)

高启(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明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曾为之作《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 字:季迪
  • 号:槎轩
  • 籍贯:江苏苏州
  • 生卒年:1336-1373

相关古诗词

偃松行

龙门西冈魏公祠,祠前有松多古枝。

长身蜿蜒横数亩,巨石作枕相撑持。

春泥半封朽死骨,冻藓全聚皴生皮。

无心昂耸上霄汉,偃仰独向荒山垂。

蛰雷振岳撼不动,一载一梦醒何迟。

政如卧龙未起日,深意有待风云期。

太湖月出照夜魄,天峰雪积埋寒姿。

涛声时吼若鼾息,野老惊起山僧疑。

左仰右屈各异态,天自出巧非人为。

画师安能把笔写,稚子岂敢操斤窥。

杜陵枯楠已憔悴,蜀相老柏非瑰奇。

何如此树怪且寿,呵卫定想烦灵祇。

不知已阅几人代,游客过尽今存谁。

明堂屡兴不见取,得全正爱同支离。

我尝来观忍遽反,醉坐其上高吟诗。

葛陂筇竹亦腾化,神物终去可久羁。

何当一叱使飞起,载我万里游天池。

他年还访旧城郭,正是白鹤归来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咏残灯和杨孟载

凝寒结重晕,逼曙零孤朵。

膏空逐漏水,焰在同炉火。

恋影未成眠,更就余光坐。

形式: 古风 押[哿]韵

柳絮

轻盈易飘泊,思逐春云乱。

已拂武昌门,还萦灞陵岸。

沙头雀啄堕,水面鱼吹散。

官树晓茫茫,哀歌肠欲断。

形式: 古风 押[翰]韵

赠竹里子

弭楫望迷林,闲为淇澳吟。

君家不可见,但听烟中禽。

日落浦云远,雨余江水深。

非同抱清节,岁晏复谁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