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陵畴昔富梧桐,闻说樵苏树已童;
华表亦含千载恨,空传鹤梦到江东。
这首诗是明代抗清名将张煌言所作的《杂感三首》中的第三首。诗人以平陵(古代地名,此处可能指南京一带,明朝皇陵所在地)为背景,表达了对历史沧桑和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平陵畴昔富梧桐”描绘了昔日平陵地区繁茂的梧桐树,梧桐象征着高洁和长寿,暗示了往日的繁华与尊贵。然而,“闻说樵苏树已童”则转而写实,透露出梧桐已被砍伐,象征着昔日的荣光已成过往,只剩下了荒凉。
接下来,“华表亦含千载恨”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沉痛感,华表本是古代用来记录帝王功绩或警示后人的标志,但此刻却承载着千年的遗憾和哀怨,暗示了明朝的衰败和亡国之痛。“空传鹤梦到江东”以仙鹤的梦境寓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国江南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未能实现复国理想的无奈和悲愤。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梧桐的凋零和华表的遗恨,寄托了张煌言对明朝覆灭的哀思,以及对个人理想无法实现的感慨,具有浓厚的历史感和深沉的情感。
不详
汉族,南明儒将、诗人,著名抗清英雄。崇祯时举人,官至南明兵部尚书。后被俘,遭杀害,就义前,赋《绝命诗》一首。谥号忠烈。其诗文多是在战斗生涯里写成,质朴悲壮,表现出作家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有《张苍水集》行世。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清国史馆为其立传,《明史》有传。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烈,入祀忠义祠,收入《钦定胜朝殉节诸臣录》
三策天人罢董山,谁怜日驭已西倾!
游从麋鹿身将隐,谶应龙蛇意未平。
晋代犹留靖节谥,汉家原重孝廉名。
即看墓石封题处,尚有贤书是「大明。」
入洛衣冠江左余,逋臣肯复待公车!
风云早冷三鳣兆,日月长悬五马居。
结客黄金良不易,修文白玉竟何如!
茂陵今日皆禾黍,遗草空留封禅书。
间从寂寞露精神,绝世风流换玉真;
梦入梨花浑一色,看来松雪成三人。
等閒标格成凡种,多少芳菲步后尘。
最是枝头元腊破,莺声还报上林春。
自是天工巧入神,不将醋醋混真真。
开从岭外谁为主,折与江南第几人?
铁骨珊珊疑有韵,玉鳞寂寂迥无尘。
醉余好弄柯亭竹,吹彻扬州万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