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松所作的《杂小诗八首》之一,通过对比与自省,表达了对修行与世俗追求的不同看法。
首句“道人鈯斧得从谁”,以“鈯斧”比喻修道之人手中的工具或法器,暗示修道之路的艰辛与独特性,同时也引出对修道者指导者的疑问,即在修道之路上,真正的导师或指引从何而来。这句诗透露出一种寻求精神导师的渴望,以及对传统修道路径的思考。
次句“无复当年只影随”,则表达了对过去修道状态的怀念。这里的“只影随”可能象征着修道者独自面对内心世界、追求精神成长的状态。与前一句形成对比,暗示了当前修道之路可能失去了那份纯粹与孤独探索的精神,或许是因为外界干扰或是内心的迷茫。
接下来的两句“笑我不求千户郡,坐知成佛更难期”,则是诗人对自己和世人的反思。第一句中的“千户郡”是一种象征性的官职,代表世俗权力和地位的追求。诗人在这里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不追求世俗权力的态度,反讽了世人对于权力和物质财富的热衷。第二句则进一步强调了成佛之路的艰难,暗示了即使在精神层面追求更高的境界,也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修道与世俗追求的不同态度,表达了诗人对精神成长与世俗欲望之间平衡的思考。它既是对个人修行状态的自省,也是对社会普遍价值观的一种批判,体现了诗人深刻的人生洞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