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的《送何仲默游关中六首》中的第三首。诗中以送别友人何仲默前往关中游历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弱齿逃篇翰”,用“弱齿”形容友人年轻,暗示即将远行的不舍;“逃篇翰”则表达了一种逃避书写离别的无奈。接着,“中逵谢华藻”一句,通过“中逵”(道路的中间)和“谢华藻”(放弃华丽的辞藻),展现了诗人对友人不追求浮华、朴实无华性格的赞赏。
“深文用情性,鞶帨日已扫”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友人个性的深刻理解与欣赏,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这里的“鞶帨”(古代男子佩带的装饰品)象征着友情的深厚,而“日已扫”则暗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友情将更加坚固。
“箫韶奏虞庭,凤凰出琼岛”两句,运用了典故,以“箫韶”(古代音乐)和“凤凰”(传说中的吉祥鸟)来比喻友人高尚的品德和才华,以及他即将前往的地方——关中,被比作琼岛,充满神秘与美好。
“至音动天地,和者一何寡”两句,表达了对友人高尚品德和才华的赞美,同时也感叹于能够与之共鸣的人寥寥无几,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真正知音难觅的感慨。
最后,“永言承德辉,别尔乃草草”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友人未来旅途的美好祝愿。其中,“承德辉”(接受恩泽的光辉)既是对友人品德的赞誉,也是对友人未来旅途顺利的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人个性、品德、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与离别的不舍,展现了深厚的情感与真挚的友谊。